班组天地丨徒弟出师啦,班组里的毕业生真棒! - 看点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班组天地丨徒弟出师啦,班组里的毕业生真棒!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6-27 16:03

原标题:徒弟出师啦,班组里的毕业生真棒!

每年的6、7月是高校毕业季,一届一届毕业生学有所成,未来可期。在班组里,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时时考验,也是为了徒弟早日“毕业”出师,能独当一面。

师徒合力实现匠心传承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采气作业二区,刚刚大学毕业的郝帅进入班组跟着师傅张晓东学习。“师傅您好,我叫郝帅,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请师傅多多指教。”“我是你的班长,也是你的师傅,以后你就跟着我!”就这样,一师一徒开始了传道授业、苦学解惑的日常。有一次,郝帅在调试流量计时频频出错,心情极为沮丧。师傅看在眼里,却并未责怪,而是更加耐心地为他讲解每一个步骤的原理与关键操作点。那天,他们一直工作到深夜。终于,当郝帅独立完成整个流程时,看到流量计准确地运行,郝帅内心的激动与感激难以言表。

经过近一年的实习期,郝帅迎来了定岗考核。从岗位操作规程,到设备工作原理,再到每一个系统流程,郝帅凭借娴熟的技能和对工艺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师傅的认可,终于“毕业”出师。(邵帅) 

小赵“毕业”记

2023年,班组来了一位新成员,他勤奋好学,对技术充满热情。刚加入班组“大学堂”时,小赵对设备操作很生疏,但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断向“大学堂”的师傅们请教、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各类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

经过数月的磨炼,小赵不仅熟练掌握了设备调试,还能独立处理突发状况。他的成长论证了“师带徒”的力量。最终,小赵通过了所有的考验,“毕业”成为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他的努力和成长,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班组“大学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的体现。小赵每一个专注调试设备的瞬间,记录了他的成长与蜕变,也见证了班组“师带徒”的温馨与传承。(杨磊) 

教学妙招助徒弟顺利“毕业”

近日,重庆彭水水电公司220层2号发电机组旁,“大家看,这个集电环的作用是什么呢?良华,你来给大家说一下具体的原理吧!”电气一次班的龙配合看向赖良华。“集电环,它负责在旋转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传递电能……”赖量华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自如地应对这次“随堂测验”。

这种“随堂测验”在彭水水电公司经常发生,尽管平时班组里的师傅们对徒弟们倾囊教授,但能否通过“随堂测验”更考验徒弟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否扎实,而这种突如其来的“随堂测验”也让青年职工们的学习更有趣,更深刻,对他们能顺利“毕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向玉婷)

“我的徒弟出师啦!”

“截至目前,61305采煤工作面已回采300米,在下一班回采过程中,要提醒职工煤层厚度发生变化,放煤时要注意观察,避免煤炭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唐家会矿综采队师傅张明军正在考核徒弟张猛、刘金尧,两位徒弟掌握看图纸、画图纸的技能。

看图纸、画图纸是每一名煤矿技术员必备的基础技能,图纸不仅是采煤工作面安全平稳回采的指南针,更是每一位专业人员的得力助手。张猛和刘金尧是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在唐家会矿实习过程中,他们把师傅的每句话都先记在心里,再记到本上,时常拿出本子“复盘”知识点,并将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向师傅请教。在师傅张明军的教导下,徒弟刘金尧和张猛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学会了看图纸和画图纸,还可以结合井下现场实际,每日测量标注回采情况,为回采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说是张明军师傅带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左琦 关超艺)

不惑之年的“毕业生”

“站控,站控,变电所设备运行一切正常!”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南京输油分公司怀宁作业区的输油工史超向调度汇报道。40岁的史超已经在新的岗位上独立定岗1个多月了,转岗前他从事维抢修相关的工作,现如今回到了输油生产一线,当起了输油工。他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让他最难忘的是,一开始记不住工艺流程和输油设备具体位置,自控系统上出现输油参数误报警的信息,在电脑上将其消除点击鼠标时,手心都会紧张得出汗。他经过了集中培训、自学理论、与老师傅跟班实习,顺利“毕业”,通过了考核,目前完全胜任了输油工的岗位工作。(陈懋)

是徒弟,也是师傅

冀东油田新能源唐山绿电分公司是唐昱杰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师傅李振永。2022年冬季,冀东油田光伏项目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在高尚堡、南堡地区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一个身影,跟着、跑着、问着师傅,手里随时拿着笔记本,用心记录着光伏现场的问题,认真检查现场施工进度、质量、资料。整个实习期,唐昱杰跟着师傅,迅速掌握了光伏电站的各项建设流程。唐昱杰说“这段时间虽然很忙,但在跟着师傅能参与到公司的重点工程中来,得到了很大成长。”

现在,唐昱杰成了小师傅,用一年时间,带着新员工汤凯瑞重走了一遍他的心路历程。一个个光伏方阵成为他俩的学习室,夜深回到宿舍,床边的《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催眠曲”。现在,汤凯瑞熟练掌握了建设光伏电站所需的专业知识,将电站的每一条线路,每一个开关都铭记于心,看来用不了多久,汤凯瑞也可以出师啦!(丁青)

最后一次考试

3

6月25日上午8时许,中能建建筑集团机械化大修厂设备堆场龙门吊出现故障,钳工班安排李春和徒弟周润峰去检修。出发前,小周问要准备哪些工具,李春让他自己拿主意,小周这下慌了神。

两年前,小周拜李春为师学徒,每次检修都是师傅吩咐带哪些工具,他照着准备的。今天竟让自己拿主意,这是咋啦?他愣了一会,便打电话给操作工,根据故障描述预判故障原因,再准备所需工具。

他从清点工具到装进工具包,师傅寸步不离,却一言不发。小周想起昨天的“毕业考试”。学徒期满考核,他理论、实操都是满分,只要师傅在《鉴定表》上签字,他就“学成下山”了。没想到,师傅拿起笔又放下了。小周心里嘀咕着:“师傅是舍不得我走还是生我的气了?”

收起念头,小周系好安全带,清理脚上的泥土,登上龙门吊。排查故障,解体检修,安装,调试一气呵成,又把作业面清理干净。这时,站在旁边的李春脸上才露出笑容,随后叮嘱小周,检修就得考虑周全,安全防护、文明施工一样都不能少,现在可以签字确认小周出师了。小周恍然大悟,今天的检修竟是师傅安排的最后一次考试。(夏忠)

不获奖就不能毕业

我叫李岸伟,2020年7月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来到中国能建葛洲坝钟祥水泥公司,师从化学分析能手马爱华师傅,学习检验进厂原材料和出厂水泥的化学成分。工作中师傅常对我说,我们的检验数据用于指导生产,务必确保每一组数据的准确性。师傅心思细腻,工作很有章法,在她的悉心指导和影响下,我也养成了工作细心的习惯,每检测一组数据,都要反复做几遍,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

渐渐地,我能够独立且熟练地完成检验任务,每次师傅都伸出大拇指夸我。有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师傅:“我是否可以毕业了呢?”师傅微微一笑说:“当初我学艺时,师傅为我设定的毕业条件是在大赛中获奖,我对你也抱有同样的期望。”

2021年5月,我与师傅一同参加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举办的化学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师傅荣获二等奖,而我却名落孙山。至此,我才真切地察觉到了差距。于是,在工作中我愈发勤奋努力,并且反复进行操练。

当年底,师傅携我参加全国建材行业“美诺福杯”建材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师傅荣获“银牌水泥化学分析能手”称号,我获得“铜牌化学分析能手”称号。2022年8月,当我们收到当大赛荣誉证书时,师傅欣喜地对我说:“恭喜你!可以毕业了。”(撰文/张传武)

“菜鸟”成长记

我叫杜真广,在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刚好入职了三年,这几年,我跟着师傅学习电力抢修、运维、查勘等技术,还要与居民沟通,我从一个“菜鸟”现在逐渐成了师傅的帮手,在班组里面能够独立承担起工作任务。

我们班组主要负责重庆市长寿区主城10千伏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可以说是点多面广,一到打雷下雨,我们就十分紧张,要随时做好抢修准备。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从基本的电力线路巡视开始,上百条线路、上千根电杆,师傅都带着我逐一认识,我每次都带着笔记本记录下位置和设备情况,并深深印在脑海里。尤其是遇到停电抢修时,也是我学习的最佳时候,跟着师傅查找故障点、掌握现场风险点、与焦急的居民沟通……我都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师傅谨慎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是我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在师傅的教导下,今年我也毕业了!(撰文/况敏)

毕业生小崔,继续加油吧!

又是一年高校毕业季,莘莘学子各自奔赴山海,开启人生的下一个篇章。人生成长旅途中会遇良师无数,上学有教书育人的老师,工作后有技艺精湛的师傅,团队中有比我优秀的同行人。

翟雪佼是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注塑B线新来的一名实习生,从教室到车间,虽然内心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崔雪佼还是很紧张,经常手忙脚乱。师傅张凯看到她情绪低落,就安慰她:“你刚来,也不用着急,慢慢都会掌握的。”在师傅悉心指导下,翟雪佼认真对照操作,边学边练,工作渐渐得心应手,终于顺利取得了“毕业证”——员工上岗操作证。但是师傅告诉崔雪佼:“毕业了也不是一劳永逸,后续的工作中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学习永无止境!”(韩传翔)

强将手下无弱兵

6月25日,河南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王玉洁和师傅全国劳模何军,在贵广高铁都匀东供电车间练兵场,正在进行一场落实施工作业“三清点、一确认”制度落实的安全模拟考核,经过现场沉浸式演练,何军对去年才入职的女徒弟今天表现格外欣慰,他望着一脸忐忑的王玉洁,笑呵呵地说:“小王,师傅这一关你过了!”能得到师傅的认可,王玉洁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王玉洁是一个生在电气化家园,听着电气化铁路故事长大的孩子,2023年8月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成为一名现场班组安全员,并有幸拜全国劳模何军为师。工作期间,何师傅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电气化铁路工程施工安全专业知识,而且还像一名老父亲一样对她在生活习性上贴心关怀,而王玉洁也没有辜负师傅的期待。(武玉传 何璇)

抗癌一线的榜样力量

他们奋战在抗癌科研一线,为肿瘤患者的生命续航!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现有研发人员共74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超过50%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是一支活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年轻团队。15年来,团队以自主创新引领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先后开发出200多个产品,至今多个产品仍无竞品,开创了我国肿瘤精准诊疗的新格局。

报送单位:厦门市总工会全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