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网友留言建议错峰上下班,回复来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6-28 15:23

原标题:网友留言建议错峰上下班,回复来了

开车排长龙,地铁人挤人,对于劳动者来说,走过最长的路莫过于上下班的路。

这不,近日就有位网友留言,建议“错峰上下班”来解决通勤拥堵问题,还得到了官方的回应。

网友留言:建议“错峰上下班”解决拥堵

在人民网留言板上,有位网友留言称建议“错峰上下班”以解决拥堵问题。该网友留言称,建议深圳市人力资源等部门协商,按企业性质给出错峰上下班的指导政策,例如生产制造业等民生保供企业一个上下班时间,金融服务行业错峰一个上下班时间,服务行业一个错峰上下班时间。

人社部门回应:将指导企业弹性工作制

对此,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该名网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企业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前提下有一定的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的自主权,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岗位特点以及职工的需求,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前提下,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弹性工作方式。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企业更好地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工作时间相关规定,指导企业结合工作特点实行弹性工作制度,更好兼顾企业发展和职工需求。”

引发共鸣:支持!希望能执行到位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错峰上下班。

但也有网友担心:比较难的是执行到位,估计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错峰上下班多次被讨论

事实上,对于错峰上下班,曾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过相关建议:

█ 2012年,广州番禺区政协委员提出实施错峰上下班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有关部门答复称,单个地方实施错峰上下班,将会出现与上级单位工作不衔接,影响上行下达,政府单位、窗口服务单位工作时间的调整,会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宜以市级政府为牵头统筹单位。

█ 2014年,有上海市人大代表提出,启动错时上下班预研和试点的建议。当时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答复,称错时上下班的思路非常具有建设性,有关方面将听取各方意见,研究提出有效的错时上下班方案措施。

小编注意到,一些地区在极端天气、中考高考等特殊情况下,发出错峰上下班的倡议,还有地方小范围实施过错峰上下班制度。

雨雪天气允许错峰上下班且不计入考勤

今年2月,为积极应对冰冻雨雪天气对市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合肥市冰雪灾害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倡议书:倡导错峰上下班。除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便民服务岗位外,倡议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可视情允许职工迟到早走,不计入考勤,错峰上下班。

部分单位执行错峰上下班

2020年,为缓解中心城区早晚高峰交通压力,吉林长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相关通知,省直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市直事业单位、市属及开发区属国有企业,市本级(含)以下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车管所等窗口单位,将执行错峰上下班。

有企业尝试弹性工作制

错峰上下班作为弹性工作制的一种,国内不少公司都尝试过:

2022年3月,携程公司推行“3+2”混合办公模式,允许员工周三、周五远程办公。

2023年1月1日起,乐视公司开始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具体为每周三实行弹性的半天工作制。

2023年5月,长沙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知全体员工每周三可带薪休假。

2023年8月1日起,网红教师张雪峰的公司开始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

2023年11月20日起,深圳一家公司实行四天工作制,每周三带薪休假且上班时间改为10点到4点半。

2024年1月1日起,杭州一公司开始执行每周四天工作制,即周一至周四正常上班,周五至周日休息。

有网友表示,实行弹性工作制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也有网友表示,弹性工作制可能导致健康作息被影响,一整天都被工作挤占没有个人时间。

弹性工作制不意味着随便加班

一个需要重视的现象是,一些企业往往以“弹性工作”“特殊工时”之名,行“超长工时”“免费加班”之实,让关于“休息权”的规定形同虚设。

为防止公司滥用“不定时工作制”,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想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必须先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而且,只有对高管、外勤、推销、长途运输、出租车司机等特定岗位,可以提出申请。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由于修改“工作时间”制度,属于“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如果是老员工,需要与职工讨论、协商并公示;如果是新员工,则要在劳动合同里写清楚,得到员工明确同意。

而且,“休息权”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不管哪种工时模式,企业都不能要求职工随叫随到、全年无休。

对此,不少学者提出,要在法律层面上,完善我国的“特殊工时制度”。

具体包括:允许集中工作,但要明确工作和休息时间的上下限,比如连续工作不得超过12小时、每24小时必须休息几小时等;严控不同岗位的工时制审批,对远程办公,可以用智能设备精准监测,而非一刀切地“不定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违规采用工时制度的企业,予以较高的行政处罚等。

(综合来源:南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奥一新闻、广东省总工会、央视网等)

责任编辑:宋新雨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