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去赣西北,探寻“人与大鲵”的故事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6-29 15:22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原标题:去赣西北,探寻“人与大鲵”的故事

“生态环境好了,娃娃鱼的生存、繁殖才能得以实现。”6月28日,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靖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小红受访时表示。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珍稀野生两栖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曾经,我国野生娃娃鱼数量极为稀少,加上受到人为捕杀、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影响,娃娃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处于濒危状态。随着国家对娃娃鱼保护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投入到娃娃鱼的研究和保护之中。

地处赣西北的靖安县,是我国娃娃鱼的重要产区,有“中国娃娃鱼(大鲵)之乡”的称号。2022年,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靖安县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并将其作为新物种命名为“江西大鲵”。这是我国首个可记录大鲵完整自然生活史的野外种群。

罗小红介绍,为保护珍贵的娃娃鱼,靖安县早在1974年便组建了娃娃鱼研究所,又分别于1980年、2011年,设立娃娃鱼保护区和靖安县潦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靖安县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同时采用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等方式,逐渐恢复大鲵野生种群数量。

如今,靖安县已经连续多年在野外发现稳定繁育的江西大鲵幼鲵,仅在大杞山金家水系6公里长的流域内就生存着500尾至700尾的野生大鲵。

位于靖安县官庄镇官庄村的娃娃鱼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娃娃鱼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靖安县投入近千万元对娃娃鱼研究所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丰富展示馆、蓄水池、育苗场、养殖房、监测站、生态洞穴等功能场所,改善周边景观环境,将研究所打造成集科普展示、保护繁育、科研管理、生产利用为一体的多功能大鲵资源保护和利用基地。

“研究所模拟野外环境,从山上溪流间引入清澈的水,用活鱼活虾作食物,为娃娃鱼创造最佳生存环境。”罗小红说。目前,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有着各类养殖池1.5万平方米,生存繁育着2万尾的娃娃鱼。

随着娃娃鱼数量的大幅增长,人工繁育的娃娃鱼被投入市场,成为畅销的水产品。

不仅如此,靖安县延伸“中国娃娃鱼(大鲵)之乡”品牌效应,将大鲵产业纳入全域旅游框架当中,进一步推进大鲵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靖安县设计了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了江西大鲵文创体验中心等观光旅游场所,以大鲵科普宣传、体验式旅游为重点,走上大鲵保护与第三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道路,实现物种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

“对大鲵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带动了靖安县科研、养殖、餐饮和文旅等产业的发展,进而也对带动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靖安县官庄镇党委副书记崔瑜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朱欣 乔然)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