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玉龙:十八年来,驻扎基层一线锤炼劳模精神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7-02 20:24

原标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玉龙:十八年来,驻扎基层一线锤炼劳模精神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阳乙苏 蒋少萱

炎炎夏日,站在广西建设中的永柳高速路面上,李玉龙感慨道:“项目在荒郊野外,开建之初无人无车,通讯困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随时出没的野猪、毒蛇,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施工人员只能一手持砍刀开路,一手紧拽安全绳,背上还背着各种设备。

“那种感觉,就像红军过草地一样。”李玉龙说,在没有信号的山区,他们只能统一对讲机时刻表,确保信息畅通,食物和水全靠皮卡车运送,生活条件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团队仍坚持工作,只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坚守工作底线,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追求跨越。”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李玉龙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从陕西到广西,李玉龙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18年来,他从名不见经传的见习生成长为身挑重任的项目总工,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打造品质工程,发明的专利为企业创造千万效益,所负责的项目也经常被学习观摩。

现在的李玉龙,担任中铁七局三公司广西永柳高速公路项目部经理,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参建项目先后取得李春奖、国家优秀焊接工程奖、中国中铁优质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2006年,李玉龙从兰州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中铁七局三公司参加工作。20出头的小伙子,没有社会阅历,也缺乏工作经验,但李玉龙一直秉持着“踏实做人、用心做事”的人生理念,常常向师父、同事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每天下班后,他会将所学的内容一一复盘、记录在笔记本上,反复钻研,一点一点摸准吃透规范标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

2017年,在韶关曲江大道项目建设过程中,李玉龙通过BIM应用建立斜拉桥模型,使得钢模加工、索导管定位和预应力控制得到极大提升,主塔合拢高程精度控制到27mm,平面精度控制到3.2mm,达到斜拉桥建设施工国内先进水平。韶关曲江大道项目建设施工中创造粤北桥梁建设史上“七个第一”,获得了极佳的社会效应。

经过多年的虚心求教、摸爬滚打,李玉龙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科研成果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9项,省部级工法4项,省部级QC9项,发明专利39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他本人还进入韶关市专家资源库。

李玉龙始终将“科学管理、优化调整”放在工程施工管理首位,不断研究和探讨,延伸施工管理的科学管理渠道。“我们将单项工序计划进度图推广至其他工序部位,用施工计划指导现场作业,严格了控制施工管理节奏。” 李玉龙说。也正是因为优化部署,桥梁引桥、主塔、丹霞大桥栈桥等关键工程节点均提前完成,项目也多次调研褒奖。

在安全管理方面,李玉龙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责任担当,他深知“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基石”。在广西永柳铁路建设过程中,李玉龙带领团队制定了严格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危险来临前能够迅速响应。“我经常带领团队凌晨值班守岗,人员、设备、物资都集中在山里,一旦遇到山洪等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他说,今年,团队已经组织了两次应急疏散。

“我的每一项荣誉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和师傅的用心点拨,我要把这个好传统传承下去。”李玉龙说,他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于是经常与年轻技术人员交流工作心得,并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近年来,李玉龙通过导师带徒、技能比武、搭建创新平台等方式,先后培养项目经理3人,省技术能手2人,项目总工7人,项目副经理6人,技术骨干31人,国家BIM一级建模师3人,二级建模师1人。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网评推荐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