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潮水起伏”的高铁枢纽蕴含多项科技元素——

他们这样建造“潮”站房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7-03 05:26

原标题:“潮水起伏”的高铁枢纽蕴含多项科技元素——(引题)

他们这样建造“潮”站房(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杨富岗 张钊伦

6月26日,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交通接驳功能最齐全的高铁枢纽——新建汕头站站房一期工程外立面装修基本完工,最“潮”站房首度亮相,站房建设进入内部装饰装修收尾阶段。

海浪造型“观潮涌”

新建汕头站为广梅汕铁路、梅汕高铁、粤东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交汇点,共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东站房,二期改扩建既有西站房,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车站外立面以“海丝腾飞,潮立汕头”为设计立意,整体造型以具有海洋韵味的曲线模拟潮水起伏,呈现出“海潮奔涌”效果。

汕头地处东南沿海,大雨、台风多发。如何增强建筑抗风性和防水性?建设者创新性在车站外立面进行开缝式设计,铝板背后铺设有一层防水背板,幕墙可达到6级防水标准,能抵御每分钟100升流速的强烈水流冲击。中铁建设新建汕头站项目负责人马银枪介绍:“开缝式设计使铝板背后的空气层能够顺畅流通,有助于幕墙内外压力保持平衡,减少了狂风对幕墙的直接冲击。”

站房檐口采用大跨度桁架悬挑结构,最大悬挑长度29.9米。檐口铝板幕墙呈“海浪”造型,由36000平方米的单曲铝板和5000平方米尺寸形状各异的双曲铝板组成,双曲铝板最大宽度达到2.2米。项目团队研发2.2米超宽波浪形装饰铝板一体化成型技术,采取工厂化加工,降低现场幕墙散拼难度,可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建设走向数智化

“我们通过系列智能技术的应用,响应新质生产力号召,推动高铁站房建设走向数智化迭代升级。” 马银枪说。

建设这样“海潮奔涌”的庞大站房,做好建筑“骨架”是重中之重,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全国首例建构一体化树状造型钢结构柱施工技术,巧妙地将站房的支撑柱设计成“榕树”形状,通过其“树枝”伸展开来,形成强大的反顶力量,稳稳地托举起重达8000吨的站房屋盖。为了保障这个错综复杂的钢结构施工安全,他们还创新研发了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这个由3.4万根钢结构杆件构成的庞大网络中,他们精心布置了68个监测点和185个传感器,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实时监控并高效直观地反映出钢结构的各种状态,确保整个建筑的健康与安全。

陈芳学是项目的一名幕墙安装员,每日的工作都离不开高空摇臂吸盘车。他指着腰间的控制箱说:“24个按键看着多,但实实在在提高了功效。”

这款设备的机械臂末端装有八个吸盘,形状犹如一只“八爪鱼”。陈芳学说,以前吊装玻璃时,需要频繁调度汽车起重机、吊篮、塔机等设备,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工作效率是传统吊装方式的3倍,工作也变得更加轻松。

科技助力“逐潮涌”

建设以来,该项目主体结构提前5天封顶,钢结构提前15天提升,金属屋面提前5天封闭。“面对紧张的工期,我们借助多种智能工装,构建高效建造体系,关键节点均超前完成。”马银枪说。

该项目钢筋用量约11.5万吨,为保证钢筋足量保质供应,项目部建立了智能集中加工中心,并配置数控钢筋笼滚焊机、数控调直弯箍一体机、自动码垛机器人等智能加工设备,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参数,自动完成钢筋的定长、弯曲、切断等工序,大大提高了钢筋加工的效率和精度。

地砖作为乘客“落脚点”,如何做到美观舒适?项目引进地砖铺贴机器人替代瓦工。机器人单次可承载10块地砖及50升瓷砖胶,集视觉识别、自动抓取、倾角调整、多点振捣等功能于一体,可自动完成地砖铺贴的一体化作业,功效可达每小时18平方米,为人工效能的6倍。“机器人通过地砖全局标高水平定位,地砖边缝视觉识别定位,确保铺贴完成面的平整度,大幅降低地砖空鼓率。”马银枪说。

据悉,车站建成后,将加快粤东地区发展和汕潮揭城市群建设,增强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虹吸力和辐射力,市民可乘高铁直达广州、深圳、厦门、香港等地。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网评推荐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