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安徽:招贤纳智,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来源:安徽日报
2024-07-03 10:16

原标题:招贤纳智,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安徽日报记者 班慧

人才聚,则事业兴。

几年前,海归博士李永军回到家乡天长市创业,建设智能微电网基地。天长市不仅为李永军团队争取到1000多万元的天使资金和省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持,还助其对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引进技术人才。

目前,李永军团队从创业之初的5人团队发展成拥有3家分公司、10名博士、25名硕士、近200名本科生、过百项各类专利的集团,在智能微电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引进一个杰出人才,往往能带动一个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重要学科的发展,甚至一个新兴产业的腾飞。李永军的经历,是我省人才引进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以更宽广的视野在全球揽才,对于顶尖人才给予“顶尖支持”。聚焦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重点领域,我省实施战略帅才“徽萃”项目,对来皖顶尖人才赋予研究方向、平台设置、团队组建等方面高度自主权,“一事一议”给予科研支持。

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对有效开展人才引进来说十分重要。我省完善按图索骥、定向招引机制,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摸排掌握全省945类重点岗位23.52万名人才需求,集中编制人才图谱、发布需求清单,持续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系列活动,推进百万大学生兴皖、万名博士后聚江淮、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建设等行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来皖创新创业。2023年,我省新增各类人才95.5万人,人才总量突破1270万。

蓬勃发展中的安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从外部引进人才,更要提升人才自主培养水平。

我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新建高峰培育学科76个,增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点314个,省属高校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专业点占比接近60%;抓好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搭建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市场化运作的岗前培训机制,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江淮工匠”队伍。

我省创新用人机制,打破智力流动壁垒,树立项目用才、岗位用才、柔性用才等理念,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每年从高校选派200名左右工科教师到企业挂职担任企业技术副总、技术顾问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成绩作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从企业遴选200名左右优秀工程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客座讲师,不断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近日,阿凡替物联网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卫星决定将公司“搬”到宿州。既不用离开杭州,也能享受宿州的政策,“宿州·杭州科创飞地”为他提供了“成果研发在杭州、转化孵化在宿州”的两全其美方案。

此前,宣城市、池州市也分别在上海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了科创中心。“到有凤的地方去筑巢”,近年来,后发地区到发达地区布局建设“科创飞地”借智引智,成为一种新风向。

人才的流动流向往往影响着发展的格局和质量。我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破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因素制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照“柔性合作—共享共用—全职引进”思路,我省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工程师人才,打造形成“星期天工程师”“轨道工程师”等柔性用才模式。

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管理服务是人才生态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管在关键处,服务到心里,持续开展精准化、有温度的人才服务。

我省坚持实绩评价,试点开展“按薪定才”,将薪酬待遇、获得投资额度、工作履历等作为企业人才层次认定和待遇兑现的主要依据;突出主体评价,先后授予125家高校科研院所、8家医院、25家企业和3家商协会职称评审权限;开展多元评价,急需紧缺人才由2名同专业领域正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推荐即可进入高级职称评审程序。

强化数据赋能,我省完善省、市各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创业融资、落户安居、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让人才在安徽安身安心安居安业。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网评推荐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