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乐健康|过度劳累可诱发哮喘,专家提醒不要忽视长期咳嗽的症状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7-18 15:44

原标题:乐健康|过度劳累可诱发哮喘,专家提醒不要忽视长期咳嗽的症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盛夏季节,花果飘香,水产丰富,很多草本植物的茎叶和绒毛,水果,海鲜类都是常见的致敏物质,甚至吹空调风都可导致有些患者哮喘发作。

那么,目前我国哮喘的发病现状如何?盛夏季节哪些因素容易引发哮喘?哮喘患者饮食生活应注意什么?如何做好哮喘的长期疾病管理?本期特邀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禾讲述哮喘以及我们没有想到的预防知识。

哮喘的发病现状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2.62亿至3.58亿哮喘患者,而在中国,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就有高达4570万的哮喘患者。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仍有大量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并不理想,截至2017年,依然有高达60.8%的患者并未能很好地控制哮喘症状。这意味着大量的哮喘患者正生活在疾病的阴影下,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下,许多哮喘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的肺功能逐渐受损,即使是简单的散步也会感到气喘吁吁。有的患者则经历了因哮喘急性发作而不得不去急诊甚至住院的痛苦经历,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哮喘患者同时还可能存在一系列合并症,如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什么是哮喘?都有哪些典型症状?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由2型炎症主导的慢性气道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哮喘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突发的、与接触过敏源相关的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夜间症状更加明显,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出现皮肤,眼结膜以及鼻部过敏,同时出现上述部位过敏症状,脱离过敏原或者过敏环境后,症状会缓解甚至消失。

“吹空调”吹到哮喘发作

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的张女士患有过敏性哮喘,她介绍,自己并没有接触过敏原,但一回家哮喘就会发作。医生排除诱发因素后认为,这可能与她在家开空调有关。张女士回家清洗空调后,哮喘当天就停止发作。其实诱发哮喘发作并不是“吹空调”本身,而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夏天空调温度开得低,室内外温差大,冷热交替容易引起感冒,甚至导致哮喘发作;

第二,空调房间密闭性强、空气干燥,长时间在室内,鼻黏膜、气管黏膜失散水分多,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发感冒,并致哮喘发作;

第三,空调滤网不定期清洗,容易积累灰尘滋生尘螨,随着气流进入空气中,极易导致过敏者患病,其中就包括诱发哮喘。

哮喘都有哪些分型,最常见的分型是什么?

从诱发哮喘的原因上可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外源性哮喘又包括过敏性哮喘、职业性哮喘、药物性哮喘和食入性哮喘等,运动性哮喘也属于外源性哮喘的一种。内源性哮喘包括感染性哮喘、月经性哮喘和妊娠性哮喘。混合性哮喘则是无法划分为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哮喘。在这些哮喘的类型中,过敏性哮喘是最常见的哮喘类型。

过敏性哮喘多出现在儿童和有过敏史的人身上,而且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和季节与所在地区也存在一定关系。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也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是没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现象,所以需要与普通咳嗽进行区分。

很多人因为频繁持续咳嗽,一直不愈,最终引发咳嗽变应性哮喘。因此如果有长时间的咳嗽表现,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诱发急性哮喘发作的因素有哪些?

(1)过敏因素:有30%~40%的支气管哮喘者可查出过敏原。尘螨、猫狗等动物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

(2)非特异性理化因子:如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咳嗽,在气道高反应的基础上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微生物感染: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呼吸道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更易导致小儿哮喘发作。

(4)过度劳累: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

(5)精神因素: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诸如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

(6)职业性因素:涉及面广,如制药工业、化工企业中工作的工人,对某些药物或原料过敏,医护人员对某些药物过敏等。

夏季如何有效预防哮喘发生?

夏季气象因素(如高温、高湿度和变化的气象条件)影响、空调使用频率增加、过敏反应、饮食(如大量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和感染(上呼吸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哮喘发作。生活中注意以下6点:

(1)预防所有过敏因素,包括花粉、动物毛皮、油烟等,尽量避免接触或戴好口罩。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

(3)规律吸入药物治疗。可以规律吸入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性的激素,切记一定要规律吸入。

(4)不要盲目自行减量或者停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者减量。盲目减量可能会导致哮喘的急性发作。

(5)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太极等。

(6)注意饮食。夏季应该多摄入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合理安排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等,以免加重病情。

当哮喘突然急性发作时,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Step1: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首先必须脱离过敏源,同时,立即使用预先备好的缓解药物,如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并持续使用直至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请确保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Step2:与此同时,要保持坐直姿势,放松身体,尽量维持冷静与平稳的呼吸。此时,避免过度焦虑或恐慌,因为紧张情绪可能会加剧哮喘症状。

Step3:若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感觉情况变得更糟,务必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此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是明智之举。

哮喘患者请注意以下两点:

①哮喘患者都有可能经历急性发作,因此建议提前向医生咨询了解急性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并准备好相应的缓解药物。这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有效行动。

②面对紧急情况,请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提前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普及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和急救知识至关重要,这样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哮喘长期管理的四个关键步骤

哮喘,这个如影随形的伙伴,将伴随患者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面对它,该如何从容应对,让呼吸更加畅快,与哮喘和谐共处呢?

第一步:识别诱因,减少接触

为了有效防治哮喘,首要任务是识别并减少与哮喘诱因的接触。明确引发哮喘的过敏原或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环境控制措施,是预防哮喘发作的关键。例如,我们可以根据需求使用空调,减少室内花粉和尘螨的数量;净化室内装饰物,减少可能加重夜间症状的灰尘;保持浴室、厨房等潮湿区域的清洁,防止霉菌孢子滋生;对于宠物毛屑过敏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带软毛或羽毛的宠物,并定期为宠物洗澡和刷毛;定期清扫房屋,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在寒冷或干燥的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第二步:了解药物,遵医嘱用药

了解并按照处方使用药物是哮喘管理的核心,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需坚持至少4个月才能评估其疗效。同时,患者要学会自我评估治疗效果,通过ACT问卷或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来监测病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哮喘类型、经济状况以及药物供应情况等因素为患者推荐合适的药物。在使用吸入制剂时,患者应严格按照药物吸入指导操作,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疗效。此外,患者还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出现影响生活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第三步:定期评估,监测病情

定期评估和监测哮喘病情是确保长期控制的关键。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也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评估,如通过ACT问卷自我监测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复查肺功能或FeNO等检查评估病情。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步:积极学习,了解最新动态

为了更好地管理哮喘,患者应积极了解哮喘相关的知识和最新动态。同时,患者还要学习自我管理技能,了解最新的治疗选择,以便在需要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除了以上四个关键步骤外,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选择健康的食物、定期进行锻炼、学会管理压力、戒烟或避免二手烟以及尝试获得高质量睡眠等措施,都有助于改善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来源: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禾)

聚焦 江苏等省份已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

据国家医保局,近日,江苏省医保局出台政策,将椎管内镇痛分娩纳入医保支付,列为甲类项目并于7月1日执行。初步了解,除江苏外,全国已有北京、河北、上海、江西、山东、河南、贵州等省份已将分娩镇痛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这将有助于提升无痛分娩的覆盖范围,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04期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