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求职季,别被这些套路忽悠

来源:三明日报
2024-07-19 17:18

原标题:求职季,别被这些套路忽悠

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素平 余国龙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求职心切的心理,千方百计设陷阱,猫腻合同、试用期成白用期、虚假承诺画大饼……各类招聘陷阱时有发生。那么,高校毕业生遇到过哪些求职陷阱?应当如何提高警惕,避开求职套路和骗局?

蒸发的五险一金

刘明(化名)是一名物业管理专业大四毕业生,此前在福州一家校企合作的物业公司找到了全职实习机会。面试时,公司流程正规,刘明顺利通过并签下了实习协议。

入职后,刘明认真投入工作,尽管薪资是公司中最低的,他还是尽心尽力完成每项任务。起初,他满怀希望,认为这次实习是积累经验的好机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其他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公司的员工都享有五险一金待遇,而自己却没有。刘明心中泛起了不安和疑虑,因为面试过程中,公司人事并未详细说明五险一金等福利待遇问题。

当他鼓起勇气向公司人事部询问此事时,被告知实习生不享有五险一金福利。但根据国家劳动保障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实习生,‌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应当依法享有五险一金的保障。此时,刘明心中充满失望:“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刘明决定和一同来该公司实习的同学们提出劳动仲裁,尽管这个决定让他们倍感压力。在仲裁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从无助到坚定的转变,初次感受到了职场的复杂,也增强了自己对劳动权益的认识。最终,这家物业公司同意补发实习生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老话说吃亏是福,但在涉及到原则利益时,我们一定要善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李明坦言,这次经历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课——入职需签订正式合同。

猫腻合同引纠纷

去年暑假期间,刚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张帆(化名),希望通过实习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于是,他在某知名招聘网站找到了一家新媒体公司的招聘信息,岗位是直播运营,薪资诱人。满怀期待的张帆,参加了视频面试。

“当时对方一直强调直播运营岗位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好,让我心动了。”由于面试过程顺利,张帆没有多虑,当即签订了电子合同。此时,公司并未明确说明工作时间和具体职责。这些模糊的条款,为后来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入职后,张帆发现实际工作内容与当初的描述大相径庭。他不仅要负责直播策划,还要处理大量的后台数据,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1小时,且没有加班费。更糟糕的是,公司每天要求他完成高额的业绩指标,未达标者不仅没有工资,还要面临罚款。工作一个月后,小张几乎耗尽了体力和精力,他的工资却迟迟未发。多次询问后,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暗示小张不适合这份工作。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张帆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自己的遭遇,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公司终于妥协,同意支付小张工资并取消罚款。

这次维权经历,让初入职场的张帆印象深刻,他深有感触地说:“在选择网络招聘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详细问清各种情况,避免掉入不良公司设下的陷阱。”

挂着羊头卖狗肉

刚毕业的胡雨(化名),在急于找到工作的情况下,也陷入了一场求职陷阱,最终不得不通过劳动仲裁维权。

今年3月,胡雨在朋友的引荐下,得知一家大型国企在招聘人事助理,月薪不错,工作轻松,包吃住,还有五险一金。小胡当时心里盘算道:“这份工作离家近,挺好!”

前往面试时,小胡看着装潢气派的公司大楼和忙里忙外的员工,心里多了几分期待。期间,虽然小胡报名的职位是人事助理,但面试官一直试图说服她去做售后服务岗,并一再强调该岗位的工资可以远超原定薪资,但小胡当时并未同意。不过,由于着急找到一份工作,小胡也没有细想,还在面试官的话术下签下了很多没来得及细看的表格。

上班后,小胡发现自己干的工作就是销售——需要推销各类保险产品,每天还要接受各种培训。第一个月,她就被提醒卖出的保险没有达到业绩标准,她的“师傅”还主动提出帮忙私下操作,可以让她拿到5000元工资。然而,很快这位“师傅”便要求小胡返还4300元,声称这是操作所花的成本,同时暗示小胡可以按数量“拉人”进公司再算回扣。此时,小胡感到震惊和无奈,猜想自己可能被骗!

随后,小胡仔细翻看合同,这才发现,当初与她签订合同的单位并非那家国企,而是一家空壳公司。“简而言之,就是内部员工假借品牌影响力骗取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信任,去做销售、拉业绩。”离职前,她提出了劳动仲裁。

求职季如何避坑

境外高薪、入职收费、培训贷款、猫腻合同、试用期成白用期……当前正处于求职高峰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挖坑,各类套路层出不穷,让初入社会的毕业生防不胜防。那么,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如何避坑?

“签订劳动合同不可草率。”福建瀛闽律师事务所余小钰律师表示,求职者应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必备条款,并警惕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同时,应要求用人单位将一份劳动合同文本交由劳动者保留。

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余小钰建议,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除了保留好劳动合同文本,防止出现口头承诺无法兑现以外,还应保存好考勤记录、工作证件、工服、工资发放记录等证据,避免发生纠纷时出现无证据佐证的情况。

针对某些黑中介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的情况,余小钰认为,毕业生在求职时,应详细了解中介机构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签订协议时要看清签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建议,毕业生应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官方网站,或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获取求职信息。入职前,最好通过用人单位官方网站或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招聘信息,以详细了解用人单位背景。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过程中莫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银行卡等信息交付他人;确实要提供证件复印件或影印件时,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如果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社部门投诉举报。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