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文博热”持续升温 出实招满足需求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4-07-24 14:18

原标题:“文博热”持续升温 出实招满足需求

中国旅游报首席记者 王 洋

泱泱华夏五千载,悠悠文明耀星汉。每到暑期,比炎炎夏日更火热的,是市民游客排队到博物馆看展的热情。“博物馆热”、热门场馆“一票难求”、精品特展大排长龙、打击“黄牛”倒票……一系列热词常常被推上热搜。

今年暑期,全国多地博物馆取消预约,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近期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相关工作。记者了解到,如今,不少博物馆已经在取消实名预约、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暑期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打击“黄牛”倒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有益探索,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民众。

今年暑期,充满文化魅力的博物馆吸引着广大市民游客,“博物馆热”再度引发关注。 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取消预约 便利暑期出行

近年来,打卡热门博物馆,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刚需”。国家文物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

与“到博物馆去”一同热起来的还有“实名预约制”,特别是暑期,不少观众为了预约到博物馆门票使出浑身解数:定闹钟、找外援、狂刷系统抢票,甚至不惜购买高价“黄牛票”……

今年暑期,不少观众感受到,各地博物馆纷纷简化入馆手续,提升参观体验,6月以来,一股免预约之风在各地相继刮起来。

6月7日,江苏省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消息称,除部分重点景区和博物馆外,苏州全市其他A级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均取消预约;6月10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公告称,全市除部分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需实名预约或实名购票外,其余A级旅游景区及美术馆、博物馆等继续全面落实参观免预约举措;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本服务质量 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提到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7月开始,武汉、成都、南京、淮安、连云港、长沙、广州、杭州等地相继出台全面取消入馆预约等措施。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何建民分析认为,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纷纷取消实名预约,让消费者无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避免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等困扰,实现“说走就走”的愿望,同时提升游览便利度,有助于释放潜在的文旅需求,是利好举措。

如今,免预约的“风”越吹越劲,特别是,7月1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的《通知》明确提出,经评估无须通过预约机制实现分流、错峰的场馆应取消预约。如确需预约的,应结合实际优化预约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尽可能简化预约程序,并通过保留人工窗口、电话预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运用智能设备困难人群提供预约服务。

“《通知》是对优化文博场所参观体验,减少因预约等原因带来的不便,提升游客参观游览质量的有效回应,对于引导各地降低因预约制带来的游客出行不便,以及老年人等人群的智能手机使用不便做出的积极回应,也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约制使用的场合和方式,更契合文博场馆暑期旅游市场的有效措施。”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看来,这是引导各地积极优化购票方式、便利游客暑期出行的主动作为。

优化供给 满足个性需求

拿好笔记本,带上四色圆珠笔,再备好便利贴,8岁女孩汐汐便在妈妈欧女士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打卡”了。

“博物馆是文化的殿堂、人类文明的结晶,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课堂’。”欧女士告诉记者,“到博物馆去”已成为女儿每个暑期的“必修课”,并且她会根据孩子的所学和理解能力,设定一个主题,真正与历史、与文物“对话”。“比如,这次我们主要去看青铜器、陶瓷器,特别要了解一些重点文物,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不少博物馆内设有儿童专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常常会有意外收获。”

这个暑期,各地博物馆精心准备了文化“大餐”。

“暑期是游客参观贵州省博物馆的高峰期,为迎接各地游客,我们做足了准备。”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介绍,贵州省博物馆除继续展出基本陈列《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外,近期还会推出《多瑙河明珠——匈牙利文化展》《剑气非关月 书香不是花》等临时展。

泉州市博物馆作为泉州市综合类博物馆,承担完整展现泉州历史文化发展和世界闽南文化发源地、核心区的宣传任务。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介绍,今年暑期,博物馆策划开展2024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中小学生世遗故事演讲比赛、《世遗古城百街百“姓”百门匾》临时展览,旨在深入挖掘泉州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闽南文化资源,突出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与此同时,针对参观者对“博物馆晚点儿下班”的热切期望,各地博物馆积极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云直播以及流动展览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关于延时开放的探索早已有之。例如,两年前,浙江自然博物院就试水全国首个“24小时博物馆”,周一到周五开放到晚上12点,周六、周日24小时开放,推出的夜游服务也“圈粉”无数。

近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消息,自7月15日起至8月31日,北京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取消周一文物古建院落、园中园、博物馆闭园(馆)的规定,全面开放接待市民游客。此外,全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发布通知,加入暑期延时开放的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博物馆在延长开放时间的基础上,也在研究更加多元、好玩的“打开方式”。比如,洛阳多家博物馆推出“夜宿博物馆+剧本娱乐+科技”的创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与奇妙创意的“碰撞”;上海40多家博物馆暑期开启“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让观众体验“特展+活动+文创+社交”的文化新空间……

“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不仅意味着人文效益有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还有助于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博物馆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都将受益,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展现出更加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所长杨劲松看来,通过“博物馆+”模式,夜间观展、参与夜场活动和享受夜宿服务等,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当下旅游旺季,博物馆夜场也为游客提供了避暑休闲的新选择。”

立足实际 切忌“一刀切”

今年暑期,伴随着多地博物馆纷纷取消预约,不少观众注意到通知中仍有“除……之外”的表述,认为热门的博物馆仍需预约,还要“抢票”,因此,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预约制度本身。

其实,在讨论是否应该全面放开预约制时,需重新审视一下这一制度提出的背景和初衷,再结合现实情况加以分析。事实上,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博物馆等文博场馆预约可以参考景区。其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

了解了这个前提和初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仍有不少热门博物馆无法全面取消门票预约。

苏州博物馆作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被誉为“最美博物馆”,也是到访苏州游客的“必打卡”之地。但鉴于苏州博物馆本馆的面积所限,经测算,它的单位时间内最佳体验人数为900人,最大承载量为1200人,由于放票有限,也确实成为“难约”博物馆之一。

“实际上,早在2012年,苏州博物馆就开始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并且率先开发了《观众全预约智慧管理系统》,通过改进票务预约和预约验票两个环节,全面推行线上分时预约,合理控制入馆人流,提升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水平,缓解观众排队及馆内拥堵现象,提升观众博物馆参观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介绍,对观众而言,分时段预约进馆,有利于大家提前规划具体行程,根据系统显示的预约信息自主选择参观时段,错峰参观,减少馆外排队等候时间。对博物馆而言,全预约制的参观可以有效减少观众“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避免无意义的人群集聚、拥挤,为更多的目标观众提供有效的文化服务体验;博物馆通过预约情况能够有效预判参观人数,并根据参观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管理和应急工作安排,有效维护馆内参观秩序,缓解建筑空间、设备设施的运营压力,确保观众人身安全和文物、场馆安全。

同时,陈瑞近透露,苏州博物馆即便在暑期延时开放时间的情况下,仍难以满足所有游客的参观需求。“我们在每天早上8时准时开放7天后预约的12000张门票,每小时放出1200张,但不到1分钟就被抢完,页面的点击量是138万,可见其中的供需落差有多大,取消预约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增加社教活动,推出演出、讲座等各种方式,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

李飞也认为,从贵州省博物馆目前的情况看,“一刀切”取消预约不太现实。“因为展厅面积有限,人流量过大会极大影响参观体验和管理难度,因此,我们采取了优化程序、动态管理的做法。例如每天根据实际参观情况,在线上预约已满的情况下,适当释放出一些名额给现场来参观又没有预约到的观众。很多游客是从外地过来的,我们想尽可能服务好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贵州历史文化的魅力。”

吴丽云认为,预约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要科学、有效使用预约制,没必要“一刀切”,否定一切。“对于客流量不大的场馆,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预约制,改为线下售票方式,也可以采用预约加线下买票两种方式,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这样也有利于减少高峰时段排队买票的压力。对于资源特殊、需要严格控制客流的场所,可保留预约制,但应简化流程,减少障碍设置。此外,预约场馆的每日预约人数应符合当下的、正常接待状态下的预约人数,不能延续疫情期间设定的预约人数,要更符合场馆接待人数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讨论是否“一刀切”时,要充分考虑“抢不到的门票”与“等不来的客人”背后暴露出的博物馆冷热不均现象,在看到热门博物馆积极弥补门票不足所做努力之时,也应该多宣传小众博物馆,帮助他们破解观众不足的尴尬局面。此外,要严防严查“黄牛党”,通过科技手段追踪等方式,封停“黄牛”ID,并通过联合执法方式对“黄牛”联合惩戒,尽可能减少“黄牛”对正常市场的干扰。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