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原标题:从体育场内走向开放空间,从追求特色到回归奥运价值(引题)
奥运会需要什么样的开幕式?(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特派记者 毕振山
当地时间7月25日,巴黎塞纳河上的景色,远处是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即将在塞纳河两岸上演。工人日报—中工网特派记者 毕振山 摄
7月26日晚,备受期待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举行,这是奥运会首次在体育场外举办开幕式。游船巡游,乐队献唱,运动员与观众一起狂欢,这样的“流动盛宴”想想就令人激动。
在奥运会历史上,开幕式留下了不少难忘瞬间,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射箭点火、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活字印刷等。那么,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为何放在体育场馆外的城市开放空间举办,又将怎样影响奥运会的未来?
按照巴黎奥组委的方案,开幕式上运动员们将搭乘船只,沿着塞纳河自东向西航行6公里左右,到埃菲尔铁塔对岸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庆祝仪式。主火炬点燃也将在广场进行。而在塞纳河沿岸,会有音乐和舞蹈节目上演。
对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这一设想,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说:“我们一开始就计划尽量把奥运会融入城市。巴黎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表示,“希望开幕式能够代表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开幕式也要体现这种多样性”。
据巴黎奥组委估计,届时在现场观看开幕式的观众将达到30多万人。
开幕式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而在现代奥运百年历史发展中,开幕式也经历了不同阶段。一些研究奥运会开幕式的学者认为,开幕式主要可以分为仪式和表演两部分。
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可以说是开幕式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幕式的表演主要有合唱、乐队演奏和团体操等。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首次出现运动员统一着装入场,柏林奥运会则第一次出现了圣火传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幕式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各种体操、民间体育展演频繁出现。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开幕式的表演更加成熟和完整,奥运会也进入商业化开发时期,电视观众甚至超越现场观众成为开幕式的主要受众。
进入21世纪,在各种高新技术加持下,奥运会开幕式愈发宏大。各主办国绞尽脑汁,将富有本国特色的舞台表演、文化形式和奥林匹克运动仪式结合起来,创造出不少经典画面。
对于本次在开放空间举办开幕式的创意,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巴黎的无奈之举,因为巴黎奥组委预算有限,只能“另辟蹊径”。
不过,按照巴黎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说法,巴黎奥运会在塞纳河举办开幕式,体现了本届奥运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7月22日在巴黎表示,巴黎奥运会是全面践行奥林匹克改革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第一届奥运会,本届奥运会“更年轻、更包容、更城市化、更可持续”。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奥组委主席安德鲁·利夫里斯谈到对巴黎奥运会的印象时说:“看到一种新的模式成为现实令人振奋。”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贺幸辉研究奥运会开幕式多年,她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会开幕式本质上是一种仪式,其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在于建立身份认同及归属感。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之所以相对淡化舞台展演和技术应用,是想让开幕式回归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在贺幸辉看来,自201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以来,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和强调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长期综合效益,正逐渐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潮流,巴黎奥运会就顺应了这种潮流。
(中工网巴黎7月25日电)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