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16年来,李强投身港口技术创新,用技术赋能津港效率“金招牌”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攀高逐“新”向深蓝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7-31 03:31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原标题:16年来,李强投身港口技术创新,用技术赋能津港效率“金招牌”(引题)

攀高逐“新”向深蓝(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王琳

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港口大模型PortGPT1.0……一个个地标工程和重大成果见证着天津港的发展,也是李强从初出茅庐的科技人才到天津港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的进阶过程。

他向“新”而行,筑梦深蓝,积极开展港口科技创新和智慧零碳转型,用技术赋能津港效率“金招牌”,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技术赋能智慧零碳码头

2008年,从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的李强,作为紧缺人才,引进到天津港集团工作。

秉承着“要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初心,在坚持学习、勇于创新中不断提升能力,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李强迅速成长为港口信息化和设备管理技术骨干,在科技创新和智慧赋能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2019年9月,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开始筹建,需要在1年时间内完成整个码头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系统策划。特别是在信息化控制系统方面,从设计阶段就全部采用5G、自动驾驶、大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当时这些领域完全是技术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让李强为首的项目技术团队倍感压力。

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员的李强带领技术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反复调研、讨论和测试验证,创造性提出了“自动化单小车岸桥+双悬臂轨道吊(ARMG)+智能搬运机器人(ART)”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方案,通过采用“堆场平行岸线布置+边装卸”的创新生产工艺,大幅提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实现了多个首创: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全球首个实现车路协同超L4级无人驾驶在港口规模化商用落地;全球首个实现真正意义上“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全工况、全场景泛在通信;全球首个实现绿电自发自用、自给自足,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如今,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李强在兴奋之余陷入沉思:“智能科技赋能,让港口生产作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将C段智能化码头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呢?”

为码头装上“智慧大脑”

背靠京津冀,面向全球五大洲,重新开港72年的天津港迎来历史性巨变,而改造传统码头作业模式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2020年10月,李强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作,带领技术团队开启了为传统集装箱码头装上“智慧大脑”的创新之路。

由于码头坐落在吹填形成的人工海岛上,堆场的不均匀沉降十分严重,而且码头采用常规的四绳轮胎吊,其全自动改造和联合生产在全行业尚无成功案例。

李强带领共产党员突击队把功夫下在啃“硬骨头”上,成功突破了“全自动四绳轮胎吊吊具防摇防扭”等关键技术,相关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凭借在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码头积累的成功经验,李强带领技术团队通过整合码头调度指挥、安全管控、设备运行、视频巡查、能源管控5大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码头生产运营的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给码头数字化转型装上“智慧大脑”。

在推进太平洋国际公司零碳转型期间,李强创造性提出了“绿色能源自发自用,设备设施电动升级”的传统码头绿色发展模式,用“绿电”替代“市电”,从能源供给侧彻底解决绿色港口建设的制约性因素。

如今,码头100%使用绿电、车辆100%电动化替代、码头岸电设施100%覆盖、机修废水100%处理与回用……

“我们建成了全球传统集装箱码头规模最大的风光发电项目,拥有全球单体码头规模最大的电动水平运输车队,太平洋国际公司以港口行业最高成绩获评‘中国五星绿色港口’。这一份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荣誉,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李强说。

挑战“港口大模型”

2023年12月,李强调往天津港集团总部,担任数字化转型工作负责人。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码,如何带领项目团队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加快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重大挑战。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百万级的样本库,组织AI训练师团队……如今,从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李强总能把压力化解为一项项具体工作,逐一破解。工作推进紧中有序,历经近半年的昼夜奋战,港口大模型PortGPT1.0终于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6月22日,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李强代表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了港口大模型PortGPT1.0、全球首座港口全液冷超充站、《港口数字化转型白皮书》3项数字化转型成果,持续巩固天津港在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赛道的领跑优势。

李强介绍:“通过将AI大模型与港口生产场景、业务场景、行业样本深度融合,未来将有望替代码头现场安全员对作业现场进行24小时智能化监管,进一步加速智慧港口升级版建设和港口数字化转型。”

勇于创新、实干拼搏的人永远在路上。投身港口技术创新16年来,李强用技术改变生产,用成绩证明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踏实的脚印。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