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视评丨“暑期工陷阱”不该成大学生步入社会的“一课”

来源:中工网
2024-07-31 13:21

暑假到来,不少大学生选择去做“暑期工”。然而,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暑期工”用工市场乱象频发——有的涉事企业通知来应聘的大学生“已通过面试”,但在收取体检费、保险费后杳无音信;有的以推荐做兼职为名,向学生们收取“服务费”,提供的服务却是“挂羊头卖狗肉”……

不管是为了挣些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还是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大学生在暑期愿意主动走向社会做一份兼职,显然是值得鼓励的。遗憾的是,一些“黑中介”瞄准了他们,有针对性地利用“可开实习证明、可支持背调”等话术对他们进行诱导,以所谓“签协议”为保证,降低他们的警惕性,最终的目的往往是骗取钱财。这不仅给不少大学生打暑期工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还可能给他们今后正式步入社会留下一些心理阴影。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被举报后,经查实的涉事企业被责令暂停经营,并退还了预收费用。但整治这些“黑中介”,还须找到问题的症结,治标更要治本。

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这些“黑中介”布下的是比较典型的“招聘收费”陷阱,而大学生往往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面对精心设计的套路、骗局,很难发现其中的端倪。而且,从法律角度看,在校大学生假期做兼职,并不是真正的就业行为,这也使得他们在维权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

大学生暑期打工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打工而被骗钱财的情况也几乎是年年“上演”。如何帮助他们有效辨别相关情况,防患于未然,有关各方还应该做出更多努力。比如,高校可以在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普及相关情况,提醒他们多多警惕;网络平台对面向大学生发布的招聘广告,要加大审核力度,努力铲除“黑中介”的生存土壤;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子们,在走出校门前,也应该给自己加一堂“课”——学一学如何全面了解一些企业,看一看有关职场、有关招聘陷阱的一些报道和案例,防止“踩雷”。除此之外,有关部门更应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管,为“暑期工”撑起权益保障之伞,让大学生们的每一次社会实践之旅,都能走得更实、更稳、更顺畅,都能有更多收获和成长。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