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独思”女孩:不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通讯员 胡倩 隆太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我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要给你讲“三十六计”中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的典故……”近日,居住在重庆市石柱县万安街道城南社区中坝组的马琳,吃力地控制着“乱舞”的手指,费了好大劲儿才在平板电脑上敲出这短短一段话。
今年30岁的马琳患有脑瘫,没有上过一天学,手脚无法控制自如,每做一件事情,都要付出数倍于普通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近几年,她在家创作了5篇短篇小说,独立拍摄制作网络短视频分享国学智慧。自取网名“独思女”后,她便立志要做一名独立有思想的女孩,直面苦难、迎难而上,在独立自强中绽放青春,用奋斗的光照亮人生路。
“我女儿出生于1994年,小的时候活泼可爱,非常讨人喜欢。可是到了3岁,她还不会走路,说话也口齿不清。”今年58岁的马世成是马琳的父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慨万千。
当时,石柱到重庆主城未通高速公路,马世成和妻子带着女儿坐客车到丰都县高家镇,再乘船到重庆主城求医。在重庆儿童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女儿因出生时缺氧导致小脑受损,是一个脑瘫女孩。
马世成和妻子没有轻言放弃,为治好女儿的病,夫妻俩每个月都会带女儿到重庆主城做康复治疗。后来,还到贵州、北京等地的医院求医问诊,几年下来花费了60多万元,掏空了家里的积蓄。治疗期间他们还挤出时间带着孩子到当地旅游景点打卡游玩、拍照留念,给孩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父母对自己生活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让年幼的马琳学会了坚强、乐观。她不向命运低头,积极配合治疗,12岁时终于学会在摇摇晃晃中一点一点挪动走路。
马世成和妻子是装修工,他们出去上班时,就将女儿送到县城外公家里,让外公外婆照顾。外公特别疼爱马琳,对她细心照顾、呵护备至,带着她到处玩耍。
“你外公走了……”2014年的一个早晨,妈妈告诉马琳外公去世的消息,这对马琳犹如晴天霹雳。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她难以接受,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做事情,也不说话。
看着马琳情绪不佳、日渐消瘦,家里人非常着急,每天耐心开导她。半年之后,马琳才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告诉爸爸想学写字,要把对外公的思念写成日记。
小时候妈妈教过马琳拼音和简单汉字,有一定基础。自此,马琳每天通过看电视,跟着屏幕下方的字幕来认识生字。
为帮助马琳学习,马世成为女儿买了一台平板电脑,她每天在平板电脑上艰难地练习打字。有微信后,她就用文字与家人、朋友交流。
学会了认字,马琳还喜欢上了看书。她在网上买了很多书,书柜里100多册古典著作和文学书籍是她最好的“伙伴”,也成为她创作的源泉。因为行动不便,她几乎不出门,在家学写小说和散文。
家里人经常看到马琳在平板电脑上吃力地打字,都以为她是打发时间而已。当她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件和自己的真实经历,把第一篇独立创作的4100余字的微型小说《遗失的童真》发给家人时,大家十分惊讶。
让马琳难以释怀的是,2017年,她的妈妈因患癌症去世,给她带来二次失去至亲的伤痛。但是这一次,她选择振作,将悲伤化成文字力量,沉浸在写作中,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就是这样一名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女孩,却有着一颗非比寻常的文学之心,笔下的文章,情节细腻丰富。2019年,马琳创作的《遗失的童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等短篇小说相继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每一篇都有她生活的写照。
2021年,马琳参加全国首届“辛丑杯”文学大赛诗词写作比赛,作品《我人生的转变,是从失去至亲开始》获优秀奖。收到大红证书,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去年,马琳又开始学习拍摄制作短视频。得知女儿对历史典故十分感兴趣,马世成给她制作了一个“沙盘”,还买回了一些历史人物模型。
马琳将手机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好拍摄角度,开始在“沙盘”上艰难演示。她要极力控制住左摇右晃的身体,再用不灵活的手指,反复数遍才能将一个人物模型稳稳地立起来。
她在“沙盘”上模拟“三十六计”里的故事场景,并将故事内容用文字敲打到配音软件上,再转换成语音解说。从熟读历史故事,总结提炼内容,再到拍摄和制作,每做一个短视频,她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
“她拍短视频的时候,要从早上6点忙到半夜12点,她想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成做好。”看着女儿的努力,爸爸有些心疼,又感到很欣慰。
“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我的故事还在继续。经历了这么多,我依然还是那个倔强的孩子,只是少了任性,多了成熟。我觉得努力的意义在于不用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马琳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