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丨以良法善治,为善意施救者护航

来源:中工网
2024-08-01 10:48

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路上遇到陌生老人不小心跌倒了,扶还是不扶?浙江一位19岁的小伙给出了他的答案——扶!据近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浙江省平湖市游泳协会一位年轻的救生员路遇一位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其赶紧上前查看情况,因担心经过的车辆误伤老人,他将路边的共享单车搬来将老人保护起来,并拨打120急救,后又协同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送至医院接受救治。

网友们纷纷为小伙子的做法点赞,称赞他“善良机智”“中国00后青年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善良的小伙帮了明白的大爷”……当然,也有人发出“幸亏没有被讹上”的感叹。

谈及为何敢于上前施救?他说,“当时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帮他们就是在帮以后的自己”。

扶还是不扶?几年前,这恐怕确实是个问题,但近年来,“不敢扶”的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和化解,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法善治对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引导与影响。

一方面,相关的法律不断完善。2017年《民法总则》首次明确设置“好人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2020年表决通过的《民法典》将相关内容和条款纳入其中。

另一方面,司法机关积极践行相关法律的精神和要求,对现实中的一些见义勇为、正当防卫行为进行了认定,努力用公正司法为好人“撑腰”。2023年,最高法发布15件人民法院抓实公正与效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重点在善意施救、见义勇为、自甘风险等方面明确支持了正当行为免责、自甘风险自负其责的基本理念……

这些都是在以良法善治守护施救者心中的良善之光,呵护道德正气,让老百姓敢做好事、愿做好事,让助人者觉得更踏实、更有保障。

在良法善治的护航之下,我们能够看到,近年来人们心头的“冷漠”正逐渐被驱散,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事时不再畏手畏脚、思前想后,诸多不假思索的施救者温暖着每一位路人,也温暖了整个社会。湖北省武穴市的两名中学少年及时伸出援手救助摔倒老人;江西省宁都县的4名高三学生救助完摔倒老人后默默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4名小学生合力救助摔倒在斑马线上的老人……这些不时见诸媒体的暖心之举,从一个侧面说明,法治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养成和社会生活的指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修复”、在增长。

当然,要彻底实现转变绝非一日之功,重塑一种社会共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持续不断地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件、案件去引导、去激浊扬清。如此,人们对公平正义、对见义勇为的信心才会越来越足,在紧急施救时才会更踏实、更有底气。

不放过一个讹诈者,也不冤枉一个良善者,尽最大可能保护人们心中的善意,传递温暖的力量,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也期待,良法善治能够不断夯实社会向善的根基,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治理上发挥更大实效。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