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这个患者是第三次进行脑胶质瘤手术,一定要做好术后综合治疗,对于各种状况和个性化治疗都要‘盯住’。”早上七点半,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朴浩哲在术后多学科会诊时,特意叮嘱团队医生要注意采用“手术+放化疗+电场治疗+规律随访”新模式治疗的患者情况。
在国内率先提出胶质瘤多学科协作模式(MDT)的理念,并成立胶质瘤MDT专家门诊;领衔编写《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专家共识》(第二版),进一步规范国内胶质瘤诊疗模式;牵头制定了国内最权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CACA指南》,指导国内各级医院开展规范化治疗……
在一项项医学成就背后,是朴浩哲从医36年艰苦科研的坚持。“攻克癌症,个性化精准治疗脑肿瘤。”这是朴浩哲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立于心:一心一意一德
朴浩哲的医学之路,源于童年的熏陶。
他的姐夫是一位乡村医生,每天忙碌于为村民们解除病痛。每当朴浩哲有空闲时间,他都会跟随姐夫出诊,亲眼看见那些因为病痛而愁眉苦脸的村民,在姐夫的精心治疗下重获健康,这让他幼小的心灵深受感动。他常常暗暗观察姐夫如何诊断病情,如何用温暖的语言安慰患者。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医学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于是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1983年,他报考了中国医科大学,决定专攻神经外科。这是朴浩哲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明确选择。
朴浩哲深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经过实践的严格检验,才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真知。1988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始终铭记着母校所倡导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坚守在临床工作的一线数十载从未间断。2000年,朴浩哲加入了辽宁省肿瘤医院,并创建了神经外科。他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救治更多的患者。
精于医:微创时代的先驱
时间回溯到2006年,东北地区迎来了第一缕微创手术的曙光。
朴浩哲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成功开展了东北首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这一创举不仅标志着东北地区脑肿瘤治疗技术的飞跃,更为国内神经内镜手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他不仅在垂体瘤手术中应用了包膜外切除技术,还率先开展了神经内镜颅咽管瘤切除术,极大地提高了鞍区病变的全切率,引领着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步入了“微创时代”。
面对复杂的胶质瘤治疗难题,朴浩哲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2001年,他率先在国内提出了胶质瘤多学科协作模式(MDT)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他联合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为胶质瘤患者制定系统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极大地推动了胶质瘤诊疗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如今,朴浩哲领衔编写的《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专家共识》(第二版)已成为国内胶质瘤诊疗的重要参考。
在胶质瘤的诊疗领域,朴浩哲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他较早地提出了将药物敏感度检测和基因检测应用于胶质瘤诊疗的理念。他坚信,胶质瘤的诊断应进入病理诊断联合基因检测的“整合病理时代”。他牵头制定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CACA指南》更是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多年来,朴浩哲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200分。他的研究团队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胶质瘤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济于人:守护全民健康福祉
“医疗工作应聚焦于民生福祉与公益价值。”朴浩哲2016年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门研究如何防控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他带头打造了我国第一个“两癌”筛查网络交互平台。团队还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研发了我国第一台乳腺癌、宫颈癌筛查车。至今,已经有1.5万多人次受益于这个项目。朴浩哲还积极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女性“两癌”适宜筛查技术和服务模式,研究成果已在河北、浙江等地推广,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近2万人次受益。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是个有温度的职业,医者不能只看病不看人。”朴浩哲说,“除了精湛的医术,更需怀揣救人的使命感与对更好治疗方案的持续探索。”让脑部肿瘤患者从“活下来”变“活得好”,成为朴浩哲长期关注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日常依托多模态脑功能监测为主导,为肿瘤患者提供重要的诊疗依据,从而实现临床问题导向性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
“治病救人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创新的勇气。”朴浩哲说,“我们要加快推进学科的发展,更要因材施教,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辽宁省肿瘤医院供图)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