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34年奔忙在“护心”路上——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主任医师孔祥清

来源:中工网
2024-08-19 09:50

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主任医师孔祥清是一名在医疗卫生岗位坚守34载的“老兵”。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在临床岗位拼搏奉献,开创了心血管病治疗领域的诸多“先河”。

81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发表论文409篇,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孔祥清和团队多年来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室间隔缺损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传统治疗是外科开胸,但是外科开胸创伤大,心脏的遗留疤痕会引起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面对这些心血管病治疗中的痛点、难点,孔祥清时刻不忘用科研思维寻求解决方法。

早在1998年,孔祥清开始关注室间隔缺损的微创治疗,他带领课题组根据室间隔缺损的解剖特点,经过大量实验完成了技术创新,研发了国际首个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既实现了牢固固定,又避免了可能带来的心脏损伤。

2009年,孔祥清代表中国向世界先心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大会现场直播了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并应邀在多个国家讲学和手术演示。他主持完成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项发明不仅是中国医生在国际首创的一种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器械,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出口到国外的封堵器系统,累计治愈约4.4万例患者。

82

孔祥清不仅是一名敢于突破、善于创新的医学发明者,更是一位医疗技术精湛、有人文关爱的好大夫。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孔祥清被任命为江苏省援川医疗卫生队总队长。到达灾区后,他始终工作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现场,科学指挥救援工作。他带领医疗小分队在平通进行了全方位、高效的医疗救援工作,并迅速总结出了“动静结合、防治结合、军地结合、群专结合、帮扶结合”的“平通经验”。

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孔祥清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来到绵竹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在绵竹期间,他率先制定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的工作方针。在到达灾区的第一个月,他组织大家编写了10万字的《灾区乡镇卫生院恢复重建工作指导手册》,一年后又开创性地在板房内完成40万字专著《地震灾难医学》,这是我国首部应对非常规自然灾害的专著。在灾区的两年,孔祥清为绵竹市全面恢复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临床、科研、转化的过程中,孔祥清还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坚持人才培养和传承,每年培养心血管内科介入医师10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5名,指导青年科学家获批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培养出国家级人才1名,省级人才数十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