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在“无人区”创造生命的奇迹——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徐瑞华

来源:中工网
2024-08-19 10:30

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只有医患间彼此坚守,永不言弃,一个个困难重重、难以治愈的疾患悲剧,最后才能成为感动人间的喜剧,创造生命的奇迹。” 

作为一名从医36年的肿瘤科大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徐瑞华目睹太多的人间悲喜。因此,他怀着救治患者的强烈愿望,去攀登一座座研究道路上的“珠穆朗玛峰”。那里人迹罕至,但信仰、信念、信心支撑着他不断向前。

1

选择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旅程

“立志选择医学作为自己终生事业,我很清楚这就是选择了充满艰辛、挑战和未知的生命旅程,但我从没后悔过。”徐瑞华如是说。

1988年,大学毕业的徐瑞华梦想是成为一名手执一柄柳叶刀的外科医生,不料却被分配到了肿瘤科,一个刚起步不久的“冷门”科室。

当时,无论是化疗还是放疗,治疗方法与方案都十分有限,治疗效果也很难尽如人意。这反倒激起了徐瑞华的斗志,他决心做一名肿瘤科医生,为患者解除肿瘤带来的病痛。

为进一步深造,三年之后徐瑞华报考了中山大学研究生,在国内化疗界创始人之一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管忠震的指导下,徐瑞华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愿望并未就此止步,2002年,已经身为副教授的徐瑞华带着学习世界一流肿瘤诊治技术的强烈愿望来到美国,在当时全球最大的安德森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

这里的临床与实验室学习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同行将‘科学问题,临床困难,提升方法’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不断提升技能的思路。这些都促使我不断探寻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以及新的药物。”徐瑞华回忆道。

三年的美国之旅,让徐瑞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而他却坚定地选择回国,用所学报效祖国。

2

从“不可能”走向“可能”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是徐瑞华常激励自己和团队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是他三十余年从医生涯的最好注脚。

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中国高发的疾病,只能靠我们中国人深入研究。”这正是徐瑞华将消化系统肿瘤锁定为研究目标的原因之一。

消化系统肿瘤的特点是发病隐匿,早诊率低、晚期占比高、治疗效果差,这也是攻克的重点与难点。目睹临床上大量的患者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或是无力救治,徐瑞华决心改变。

他锁定危害极大的消化道肿瘤,坚守临床及创新一线,不懈探求精准诊治新方案。首创了直肠癌免疫根治方案,建立了晚期肠癌低毒高效的维持方案、亚洲方案、靶向方案以及免疫联合中国方案;首创了多个高效的食道、胃癌新免疫方案,大幅提升了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期。

在徐瑞华的努力下,治愈中晚期癌症的梦想正逐步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3

为患者寻求更好的救治方法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以患者为中心,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才能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精准施治,带其同心共抗病魔。”对于徐瑞华来说,永远在为患者寻求更好的救治方法,想方设法延迟他们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为寻求最优最新的治疗药物或方案,徐瑞华牵头负责了多个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推动这些创新药物在我国上市,解决新药“卡脖子”问题,间接产生的价值超百亿元。他负责的多项临床研究,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单抗创新药物及其新联合方案走向欧美等国家的先河。

“我们在寻求改变‘游戏规则’和临床实践的关键性的研究,继而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在今年六月代表肿瘤界最高水平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作为消化道肿瘤领域领军人物的徐瑞华带领的团队再一次让国际同行刮目相看。近五年来,徐瑞华几乎每一年都会站在这个舞台上,代表中国学者发出学术最强音。

多年来,徐瑞华的38项成果被写入欧美48部国际权威指南,在全球推广应用;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一等奖6项等。

“要胸怀悲悯、不忘初心,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力与恒心;要志存高远,敢闯“无人区”,敢于攀登学术最高峰。”在每一年的入职演讲中,徐瑞华都会激励年轻医生,也激励不断前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