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视评丨如何让“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持续“热辣滚烫”

来源:中工网
2024-08-19 08:13

2024年的夏天注定是不平凡的,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举办,体育消费“火”遍了大江南北。激情的奥运赛事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体育盛宴,也让全民健身热情日益高涨。除了传统的“三小球”“三大球”消费热度攀升,不少攀岩馆、滑板公园、街舞教室的客流量也迅速增长,一些户外运动的装备同样迎来销量上涨。

体育消费“燃”了起来,既得益于奥运这一“催化剂”,也反映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运动需求。

接下来,如何将奥运会带来的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值得更多深入探讨和研究。

首先,时下,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帮助他们实现健康“小目标”,需要打造更多“触手可及”的运动场地。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各级体育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的供给,推动建设“15分钟健身圈”。从楼顶空间到滨河空间、老旧厂房,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边角料”,“见缝插针”地建设多元化的体育场地,让更多人能够更便利地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其次,培育赛事IP、打造“赛事经济”品牌,也能持续激发体育运动热情和消费动能。近年来以贵州“村超”“村BA”和海南“村排”为代表的群众性赛事,在带动全民健身,带动体育消费、旅游消费方面效果显著。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赛事品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探索以体育赛事拉动体育消费的机制,可以成为各地努力的方向之一。

再有,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体育消费的体验。在江苏南京,人们通过“互联网+健身”的体育惠民服务平台可以在线预定场馆,还能清楚看到哪些时段是低价或免费时段;在浙江,居民进入场馆可“刷脸”开门,可以利用“全民健身地图”实现线上查找、预订场地……类似的便捷体验可以越来越多,逐步推动健身设施从“无”到“有”,相关服务从“有”到“优”。

奥运圣火已经熄灭,但奥运精神永不落幕。发展体育产业、增强人民体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体育文化、成为运动达人、为美好生活添彩,关乎每个人的幸福指数,关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更关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