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千职百态|萝卜变孔雀!看食品雕刻师妙手生花

来源:中工网
2024-08-21 09:18

中工网记者 于小舒

萝卜、南瓜、紫薯、冬瓜……这些普通的食材,通常被用来炖汤、制作甜品或者做个家常小炒。但在食品雕刻师朱贺军手中,它们可以变成栩栩如生的孔雀、凤凰、仙鹤……

图片1

朱贺军作品《孔雀迎宾》。中工网记者 于小舒 摄

“雕刻之前心里就得有成品大概的模样,包括花鸟的位置、花型的选择、孔雀周身的线条走向、姿态等,然后是食材的选择,需要考虑色彩搭配,食材软硬程度等。”朱贺军骄傲地看着他的大作《孔雀迎宾》,并向中工网记者介绍着,“这个作品主要体现在一个‘迎’字上,所以孔雀的尾羽是收起来的,头也微微低垂,再搭配上有着富贵吉祥含义的牡丹花,这样一道菜摆上桌,能让宾主尽欢。”

北京圆明园中卫御苑福膳副厨师长朱贺军已从业16年,在饭店他不仅负责热菜制作,也肩负起食品雕刻的重任,而最早接触到这个“小众”工作,还是他上学的时候。

“当时,食品雕刻只是众多课程中的一个小分支,学校教学还是以热菜、凉菜、面点制作为主。但我一接触就喜欢上了这门课,觉得很神奇,它可以让简单的蔬果食材变成艺术品。”朱贺军说,在那之后,他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钻研食品雕刻的技艺和作品样式,并到全国各地进修食品雕刻课程。

图片2

朱贺军。中工网记者 于小舒 摄

食品雕刻一般应用于装饰菜肴、美化菜肴以及提升菜肴品质,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朱贺军说,雕刻食品除了考验手上功夫,切、削、挖、铲、掏、透、雕、拼接等多种手法都需要精通,还需要细心和耐心,熟稔食材特性以及食品卫生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容忽视,要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再加上日复一日的练习。

“《凤戏牡丹》中的凤凰在雕刻时要掌握好它的结构与比例,抓住几个特点,凤喙、脖颈都应该比一般的鸟要长一些,同时凤凰的身子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尾羽要更加灵动飘逸。”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生动,朱贺军在创作时经常一点一点打磨细节。

图片3

朱贺军作品《凤戏牡丹》。受访者供图

食品雕刻的工具有平口刀、尖口刀、槽刀、斜口铲刀等。在这些工具的基础上,朱贺军还自创了一些小工具,比如制作祥云、荷叶、仙鹤等的特定模具。“这些工具能够快速做出一些简单作品,即‘盘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让人投入到更精细的工作中,还能为一些初学者降低入门难度,让他们对食品雕刻更感兴趣,更想学下去。”

图片4

朱贺军展示自创刀具。中工网记者 于小舒 摄

“中国的食品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烹饪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好的食雕极具艺术美感,能够与餐桌上的菜品相映成趣。”朱贺军说。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