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江苏常州聚力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高地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8-29 16:13

原标题: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十年全省第一(引题)

常州聚力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高地(主题)

新华日报记者 范玉贤 通讯员 陆阳丽

智能制造名城,大国工匠摇篮。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江苏有13人入选,常州4人榜上有名,其中包括知识型产业工人邓建军、中国铸造大工匠张剑云等,入选人数全省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让产业工人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常州聚力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高地,高技能人才总量超40万名,涌现出大国工匠1人、江苏大工匠11人、江苏工匠64人、龙城工匠40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10年全省第一。产业工人干事创业意气风发,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注入不竭动力。

“链主”引领推动产改纵深推进

“我们正从0.6秒向0.06秒快进!”蜂巢能源工艺装备中心总经理刘小安兴奋地说,蜂巢能源是全球第一家把高速叠片技术引入方形硬壳电池领域的企业,叠片技术效率从第一代0.6秒/片向第四代0.06秒/片迈进。

这项技术中的关键性设备——激光切割机,原先要从国外进口,蜂巢能源通过自主研发实现量产。“这是公司实施‘产改’、与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最大成效。我们在技术上遇到难题,配套企业海目星都会派团队来‘陪产’, 双方互派人员共同研发,从工艺到技术参数,逐项分析、试验,一起攻克难关。”

作为“链主”企业的蜂巢能源,与配套上下游企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动力电池智能设备由海目星激光提供,正、负极材料分别由当升科技、贝特瑞提供,隔膜由恩捷股份供应。在其引领下,这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已集聚关键环节相关重点企业30余家,目前金坛区正探索推进产业链“产改”。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方国强介绍,常州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内实施产改,从“试点探索”到“局部区域展开”再到“纵深覆盖”,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今年该市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链产改工作,目前试点企业突破1000家,试点特色产业园区达32个,试点9条产业链,涵盖金坛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钟楼区大数据产业链、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等,覆盖产业工人70余万人。

工匠资源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我们的设备用无损X射线拍片也显示合格,但客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焊缝侧面产生了细小的裂纹,可能有化学试剂泄漏甚至爆炸的风险。”江苏奥琳斯邦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工程师邱亚伟说,这是长时间困扰自己的难题。

“焊接速度慢,焊枪摆幅过大,这样尽管拍X片可以过,但材料组织性能发生了变化。”在全国劳模张忠启发下,企业相关人员通过固溶热处理消除大部分内部应力,同时控制焊接线能量,采用小电流多道焊的方法避免了设备缺陷。

随后,张忠又赶到常州荣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地了解产线和设备具体情况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并提出了从“焊枪围绕辊体焊缝旋转”的手动焊升级为“焊枪不动辊体转动”的自动焊方案。

自常州市“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开展以来,马不停蹄服务企业已成为“张忠”们的常态。一旦接到求助,劳模工匠随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或现场救援。

实行项目化管理,是常州“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一大特色。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小军介绍,要通过机制建设实现各行各业专家对口帮扶。该市发布思想引领、揭榜挂帅、技能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师徒结对“五张任务清单”,重点围绕常州“1028”产业体系,21条优势产业链和7条未来产业链,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师带徒”等活动与服务,把劳模工匠自身“资源清单”与企业的“需求清单”精准对接,让企业每一项需求都有劳模工匠来承接。目前,该市已有422人次劳模工匠进企业,为企业解决360多个技术问题,并帮助近5000人次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推动集群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不断进步。

创新奖励“明明白白”及时兑现

翻开强力先端公司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一个个创新项目、奖励比例等写得明明白白。公司设立了“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创新型”5类奖项,拿出“真金白银”给予职工实实在在的奖励。其中,明确“创新型”项目参与职工可连续5年享受利润分成,分成比例分别为年增加利润的12%、10%、8%、6%、2%。

合同实施半年后,公司举行了首次颁奖典礼,5个项目小组获奖,共计发放奖金9.23万元。“总经理认为5%的奖励比例太低,主动找工会商议,将这个比例提高到10%。”强力先端公司工会主席张维琴说,技术创新从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自2018年签订合同至今,公司累计奖励108个项目的参与人员,发放工艺改进创新奖金和研发创新奖金368万元,惠及700多名职工。

常州在全国率先推行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促进企业和职工“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逐步形成“一厂一特色,一企一合同”生动局面。天山重工有限公司设立了“多技能津贴”,职工多一项技能每月即可获得200元至500元津贴;千红生化建立了职工股权激励模式,基层管理者、业务骨干、工匠等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新誉集团、万帮数字能源等设置L1—L9技术等级,每年进行评定晋级,分别给予职工每月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技能补贴、岗位津贴或交通、通信补贴。

技高者多得、创新者重奖,这对产业工人是极大的鼓舞。常州把职工创新成果参与分配、职工技能水平和职务职级晋升挂钩、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等6个方面作为专项合同必须包含的内容。6年来,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已在252家企业试点,覆盖15万名一线职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6亿元,向职工发放创新奖励总额突破6000万元。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