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现场·我在我思丨在八桂大地见证多民族融合发展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9-04 07:18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在八桂大地见证多民族融合发展

郜亚章

日前,我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团走进广西,5天辗转4座地级市、8个区县。城之城之间的车程,少则30分钟,多则3个小时。而这一路山水相伴,绿意盎然,似乎让人忘记了时间。

提到广西,人们常用“壮美”来形容,我一路走一路看,也在一路想,广西究竟美在哪里?人们熟知的山水之美、少数民族风俗风情等,或许只是“壮美”的一面,这几天的采访行程中,我逐渐发现了广西更加丰富多元的美。

比如,桂林全州县鳌鱼头遗址出土的形似牙璋的石器,是4000~5000年前桂林融入中华文明的实证。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冯骥才先生曾为宁夏贺兰山岩画如是题词,岩画上那些远古人类放牧、祭祀、狩猎的生活场景,是多民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文化结晶。桂林出土的石器,和贺兰山岩画一样,诉说着几千年前的故事,诠释着多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可见,广西之美不仅美在甲天下的山水、璀璨夺目的多民族文化,更美在汲取了其他民族的文化营养,见证了多民族的融合,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作为多民族国家,类似的民族融合、文化传承的故事也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雕像,粗犷雄浑、栩栩如生,既体现了鲜卑族豪放剽悍的面貌特征,又呈现出了中原传统的审美取向。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程度空前,鲜卑族、羌族等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社会学家费孝通总结出的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才能更加丰富多彩,而互相尊重、融通,则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春节期间,流行于潮汕地区的英歌舞频频“火出圈”,表演队伍所到之地掌声雷动、热闹非凡,甚至有人专程驱车到潮汕村子里一睹为快。有学者认为,英歌舞是在傩文化基础上,结合了中原古秧歌、岭南武术和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这种集多民族文化精华于一体,既尊重差异又包容多样的特质,正是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在当下愈发生机勃勃、散发出其独有魅力和吸引力、彰显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强大凝聚力的秘籍。

“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在广西的几日,我对这一印在书本上的概念有了更深刻、形象的认知。

广西之美,波澜壮阔又和风细雨。八桂大地上民族团结的故事,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诠释着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美美与共的答案。“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在这片土地上生动演绎,在更广阔的祖国大地上,各民族儿女也在积蓄力量,为中华文化的永续相传而努力。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