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功能性电厂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实践》

2024-09-05 10:59

报送单位:华能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提要:华能洛阳热电坐落在洛阳市洛龙区科技园内,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发达的河洛大地,如何与城市和谐共生、互利共赢,是城市电厂发展之路上必须要解决的生存问题。建厂之初,华能洛阳热电就致力于打造“突出华能文化与河洛文化相融合,创建指标优异、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与洛阳城市环境高度和谐的一流示范供热电厂”。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公司党委深入研究,制定了以打造城市功能性电厂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深层次推进与城市和谐共生,洛阳热电厂成为郑州市、洛阳市主城区煤电“基本清零”行动计划中唯一保留的热电企业,再次实现与城市共飞扬。

本课题在总结电厂和城市融合共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思想融合、管理融合、行为融合、环境融合、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构建了“一体两翼五支撑”的“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以“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建设为主体,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第一翼,以干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第二翼,“以思想融合工程、管理融合工程、行为融合工程、环境融合工程、文化融合工程”为支撑。“一体两翼五支撑”的“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相互循环相互促进:即一体引领两翼反馈五大支撑,五大支撑促进两翼完善一体。“和洛共生”企业文化的创建,有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系统内其他城市电厂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功能性电厂;和洛共生;思想融合、管理融合、行为融合、环境融合、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没有文化的支撑,企业很难可持续发展。不同的企业发展轨迹,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在不断丰富中被全体员工所认知。华能洛阳热电建厂十年来,秉承华能“三色文化”,坚持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命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热电特点和地域特色,提炼形成“和洛共生”企业文化,有效实现华能企业使命和精神的传承、延续。

一、“和洛共生”文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需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不仅肩负着实现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重要嘱托的历史使命,还担负着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责任。在当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以及高质量发展进入攻坚期的关键时刻,更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要坚定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突出国企企业文化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着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把企业文化真正培育成为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外部形势环境变化的需要

洛阳热电厂位于洛阳市行政中心,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电厂担负能源保供重任的同时,也饱受市民对电厂环保性的质疑,面临着要“热”不要“厂”的矛盾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省作为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通过改革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迫切。加之洛阳市所处的汾渭平原自2018年起,被列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民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电厂与城市共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9年、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相继印发了文件,要求洛阳主城区煤电机组基本清零。“清零”政策将城市电厂推上风口浪尖,电厂在自身环保性能、保供能力等优势加持和电厂不懈努力下,成为洛阳主城区清零风波中唯一幸存的热电厂。被城市暂时性地选择,如何走好“赶考路”,当好“答卷人”,长久与城市和谐共生、互利共赢,除了电厂自身机组经济性能、环保指标和保供能力这些硬实力外,还要靠企业文化这一巨大无形力量,在软实力的推动下实现更可持续、更长久的发展。

(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洛阳热电厂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在传承发扬华能“三色”文化的同时,更要以其为核心,融入更多的地域元素、人文元素去进行企业文化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导向,实现以文化融合为手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构筑企业扩张力,更好地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为唯一留存的城市热电,企业的经营发展严格受制于城市的发展,如何从绿色环保、党建文化、人才创新及发展战略等方面,深度融合城市发展所取得的经验,提炼形成具有引领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软实力”相融合,进而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文化探索实践的价值所向。

二、研究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本课题通过对洛阳热电创建一流城市热电实践经验的研究,探索和构建了“一体两翼五支撑”的“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以“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建设为主体,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第一翼,以干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第二翼,以“思想融合工程、管理融合工程、行为融合工程、环境融合工程、文化融合工程”为支撑。“一体两翼五支撑”的“和洛共生”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相互循环相互促进。即一体引领两翼反馈五大支撑,五大支撑促进两翼完善一体。

1

图1 “河洛共生”企业文化构建模型图

三、主要做法

(一)着力打造思想融合工程,以先进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1.将领先理念融入电厂建设运营发展过程,推动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同步。

在建厂初期确定打造“突出华能文化与河洛文化相融合,创建指标优异、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与洛阳城市环境高度和谐的一流示范供热电厂”的领先思维,建成全国首个集单系列辅机、烟气协同治理、全厂总线控制等多项领先技术于一身的城市热电联产电厂,全省首个投产发电的超低排放城市热电厂。投产以后,在电热产品定位及大气排放方面深研细琢,不断提升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发达相匹配的绿色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再次提出打造城市功能性电厂的发展战略,积极从发电供热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变,不断增强与洛阳打造副中心城市目标需求之间的黏性。

2.将领先理念融入火电机组的设计施工运行过程,推动领先理念落到实处。

秉承华能“三色文化”理念,聚焦“城市一流”内涵,突出在系统规划、设计优化、高标准达标投产体现领先理念,确保在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安全生产、高效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在系统和行业内达到领先水平。明确以一流技术引领示范。坚决采用“双抽汽轮机工业调整抽汽口供热、两机一塔、多水合一、辅机单列”等国内领先设计理念,确保工业供汽、采暖供热兼顾,最大限度实现节约用地、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落实环保先行理念。结合城市热电特有属性,构建“环保先行”设计思路,形成火车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为辅、置翻车机厂外布、管带机输送入厂、全封闭储存等设计原则,有效避免汽车运煤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减少了煤尘污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投产即实现环保指标超低排放,建立排数数据24小时实施同步上传系统,实现环保指标实时在线监督和社会公开。

3.将领先理念融入企业的产品性能功能,推动领先理念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锚定“城市功能性电厂”定位,坚持“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原则,持续在电热产品的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功能等方面加大人员、技术、资金投入,有效提升和扩展电热产品的属性功能。行业标杆。建立以争创行业标杆为目标的指标提升模式。树立“比照先进、全员参与、持续提升、不断超越”的理念,强化对标管理,健全节能降耗监督和保障制度,成立攻关组靶向治疗设备“顽疾”,持续提升机组经济运行水平。提供与城市共生的综合能源服务。建立电热产品与城市发展动态匹配研究机制,及时提升机组供热能力、拓展服务范围,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二)着力打造管理融合工程,以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1.完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以现代化治理能力推动企业治理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相融合。

成立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和合规管理强化年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国企改革和合规管理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持续优化完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面建立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结合城市对驻地央企的要求,全面系统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建立清晰的制度框架,形成一套发展脉络清晰、业务领域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培训、宣传贯彻体系,加大制度执行情况审查和监督力度,在制度体系内形成良好的依法合规办事的氛围。探索建立以内控为准绳、为红线,刚性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管理文化,持续提高依法治企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2.搭建高质量创新创效平台,以高水平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功能与城市需求相融合。

培育创新创效文化。搭建“党建创优、管理创新、员工创效”为主题的“三创”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开展资金扶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应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工作室平台、搭建项目推广平台、营造创新创效品牌文化、畅通创新人才发展通道等有效措施,整合完善创新要素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员工创效为基础、企业创优为目标的洛热创新管理工作模式,培育形成了“三创”文化。建立创新创效奖惩机制。建立完善创新创效选拔推荐奖励机制,年初制定年度创新创效任务,明确责任、实时跟踪、定期督办,年末通过厂级“职工创新创效大赛”评选优秀成果,按照公司《科技管理规定》进行奖励,同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上级公司评比,激发企业创新创效活力。积极加入洛阳市职工创新联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推荐优秀人员参加“河洛工匠”评选。畅通传承和创新通道。以集团级FCS创新工作室为火车头,创建污泥掺烧等8个创新工作室,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引导带动全体职工围绕设备可靠性、生产经济性、节能减排等开展精细化管理研究,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立足企业经营发展实际,强化创新成果管理和使用,促进创新成果“质”“量”双提升。

3.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蓬勃的干事创业活力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与城市文明理念相融合。

以华能管理制度为根本促进两种所有制企业深度融合。面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并,明确以华能管理制度为桥梁,通过学习、宣贯、培训等方式,推动全体人员对华能文化及管理的认同。结合合并后的岗位情况,建立符合新要求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员工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体系,推动全体人员竞聘上岗、人岗相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推动依靠职工办企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不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让职工群众看到企业的美好未来,有士气、有干劲、有奔头。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主题教育期间,建立民生清单,明确责任和整改时限,确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立足企业实际,找准职工队伍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造福职工。

(三)着力打造行为融合工程,以企业综合能力提升深化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1.提升企业产品性能,以卓越产品能力增加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信誉。

以供热党员示范岗为依托,建立供热系统检修维护、更新改造、技术攻关、保供应急等工作制度,保障居民采暖和工业蒸汽指标先进、供应稳定。结合洛阳城市发展规划及供热环网建设意见,主动拆除阳光热电两台135MW机组,投资5000万元完成二期机组供热提升改造。采用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的低压缸“零出力”切缸技术,对两台机组汽轮机进行切缸和全厂供热能力提升改造,时刻满足城市对热力产品的需求。构建以“市场营销、政策营销、政府营销、机遇营销、在线营销”为主要内容的大营销体系,严格按照电网要求“顶的上、发得出、调得深”,积极维护电网安全。

2.开拓企业产品功能,以综合能源服务功能增加企业和城市发展的黏性。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锚定洛阳历史文化旅游及副中心城市定位,提出打造集发电供热、污泥处置、热水销售、清洁能源于一体的功能性电厂发展战略,实现电厂生存发展与当地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主动承接城市服务职能,认领洛阳市打造“无废城市”任务,践行集团公司“城市污染物的终结者”使命,依托华能长江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废弃物前置干燥炭化技术,投资4000万元,建设河南省首套市政污泥干燥炭化处置设施,以充分发挥存量机组在城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的作用,降低机组供电煤耗约1.8g/kW.h,为集团积累了经验,经过多年实践和技术改进,已成为行业标杆和洛阳城市名片。

3.转变企业产品属性,以清洁高效性能提升企业服务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国家“双碳”行动方案为绿色转型方向,依据华能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和地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编制公司绿色转型规划。建立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机制,打造城市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围绕国家首批整县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与洛龙区政府签订新能源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开展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氢能、地热、综合智慧能源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与河南科技大学签订屋顶光伏项目合作开发协议,积极打造绿色校园;推动绿色发展和履行责任相结合,主动承担城市老旧小区光伏项目建设任务,探索“市场运作、央企代建”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思维贯穿项目开发建设、商业运营全过程,打造全省示范。

(四)着力打造环境融合工程,以花园式电厂创建助力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1.打造厂前区立体化花园,以独特的小生态增添城市大生态。

始终秉承打造与洛阳城市环境高度和谐的一流示范供热电厂发展理念,电厂积极融入洛阳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注重厂区美化、绿化、亮化,建成投用绿地花园、别致小景近6万平米,内外兼修的“花园式”工厂成为西进洛阳首先映入眼帘的一道夺目风景线。

2.建立高标准排放体系,以清洁的生产守护城市的碧水蓝天。

成立以公司领导为组长,各技术/技能带头人为副组长的8个节能攻关小组,定期开展开展排烟温度高、供电煤耗、厂用电率治理等节能攻关活动,每月进行分析总结,切实解决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顽疾,降低机组能耗。建立完善机组小指标劳动竞赛机制,在全公司开展运行和燃料小指标竞赛,通过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分析节能减排工作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工作目标,定期检查反馈,不断改进节能减排工作。以节能环保企业为标准,建立“和设计比、和历史比、和行业标杆比”的“节能三比”工作机制,定期评比、定期奖惩、动态督导,推动机组指标深挖潜能、提质增效。

3.实施后工业化设计,以和谐唯美的外观融入城市历史文化。

聚焦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以电厂外观为切入点打造融合工程。在外观设计方面,着重提取洛阳人文历史元素及自然元素,在历史与当下、人工与自然、现实与虚幻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着力用现代的建筑语言描述洛阳的丰富历史文化,使厂区建构筑物具有良好的地域辨识性和雕塑感,打造与当地人文环境相融合的现代工业艺术品。电厂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的千年古塔--齐云塔汲取主厂房、锅炉房等主要建构筑物外观造型设计灵感。通过后工业化设计,将古塔的意向用于打造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机组外观,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相融合。针对烟囱排出的“白烟”给城市造成的视觉影响,投资4000万元,建成投用消白羽项目,及时消除人民群众对电厂烟囱排出的“白烟”视觉误解,促进电厂与城市和谐共存。

(五)着力打造文化融合工程,以良好的企业魅力推动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1.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助力洛阳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主动对接洛阳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华能洛阳热电厂青年友好型企业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对青年友好型企业建设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全力打造一流“青年友好型企业”,为洛阳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出经验、创品牌贡献“华能力量”。搭建驻洛生产型企业青年沟通交流平台,连续承办洛阳团市委“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誓师大会”,加强电厂青年和城市青年的沟通交流,营造青年投身安全生产管理的氛围,充分激发青年在生产经营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建立“图书+科技”的管理模式,在阅览室建设“青年之家”,打造“青年圈子”,为生产一线青年沟通洽谈、提升业务技能、兴趣交友、娱乐休憩提供了有形阵地。关注青年情感生活,主动对接团市委、市工会,为未婚青年联谊交友扩大了空间。

2.搭建党建文体交流平台,促进企业和城市的沟通交流。

依托企业党建及文化体育资源,搭建电厂与驻洛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的交流平台。电厂生产支部与洛龙区生态环保大队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五联五促”党建共建、新能源党支部与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党委开展了“资源共通、发展共进、成果共享”联建共建,通过开展党建共建,推动企业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职能部门与文体协会互动机制,由职能部门牵头、文体协会配合,定期组织与电厂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政府部门等开展文体活动,畅通了沟通交流渠道。

3.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以贴心服务提升城市对企业的亲和力。

组建“三色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晨雨劳模志愿服务队、老兵志愿服务队,围绕植树造林、河道清洁、绿地维护、助学微心愿、家政服务等项目,建立定期活动机制。聚焦学雷锋月、植树节、供暖前后及牡丹文化节等重要时间点,主动联系洛阳市总工会、共青团洛阳市委及其他驻洛企业共同开展活动,展示央企形象,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新时代青年文明林建设暨保护母亲河行动、安全用电采暖排查宣传、河小清专项行动、城市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等,不断提升城市对企业的好感度。

4.搭建国企开放平台,以“国之大者”形象展示驻洛央企魅力。

依托企业特色资源,搭建国有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平台,打造独具央企特色的“大国顶梁柱,奋进新征程”国企开放日品牌。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职业卫生健康示范、新能源项目示范等开放日活动,持续加强电厂与城市的常态化交流。通过国企开放日活动,及时向公众展示电厂企业文化、履行的社会责任、先进发展经验等,深入宣传国企成就、传播国企精神、弘扬华能“三色”文化、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展现中央企业使命担当,树立中央企业良好形象,打造“阳光央企”。

四、工作成效

(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通过搭建企业和城市交流互进的成长平台、创新创效平台,持续畅通人才进步渠道,促进电厂员工和城市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员的交流,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素养,培育了一大批技术能手。公司现有职工320人,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40%,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10%,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占比45%,技师及以上人员占比13%;选拔国际化人才1人,选聘分公司级技术技能专家2人、技术技能带头人10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力量持续增强。通过党员示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公司FCS总线控制技术创新工作连续5年被集团考核优秀,带动公司职工荣获省市级以上创新成果30余项,累计取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累计12个创新成果被集团公司推荐参加中电联评比,多项成果应用于生产现场,营造了围绕中心谋创新,聚焦主业抓创效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城市功能性电厂战略指导下,企业和城市实现了融合发展、同频共振。电厂新能源发展、供热供汽、污泥掺烧等业务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产业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要素,夯实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围绕节能减排,在“节能三比”模式的推动下,电厂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竞赛先进单位,电厂机组连续4年蝉联河南省标杆引领机组,累计奖励电量1000小时,省内唯一。围绕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污泥无害化处理成为集团标杆和城市名片,掺烧业务已拓展到各县区,同时开展的热水销售业务也解决了城市水资源浪费问题,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黏性持续增强。围绕卓越产品提升,电厂以大营销模式为支撑,连续四年发电量、机组利用小时省内前二;通过自我提升持续扩大供热面积,已实现跨区域供暖,成为洛阳主城区不可缺少的热源企业,连续8年圆满完成居民采暖供热任务。实现了企业和城市共生。

(三)提升了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话语权。

“和洛共生”企业文化的实践,拉近了企业与城市的距离,为员工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推动了企业员工和城市发展的交流互进。通过参与国企开放日、城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融合”的真谛,同时积极回馈社会,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展现了央企的担当和作为,为洛阳这座历史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荣获优秀驻洛央企、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状、洛龙区突出贡献企业高级人才奖等荣誉,获得政府多项奖励。通过实施五大融合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品、功能和城市需求的契合度,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日益凸显,政府主动与华能洽谈,表达合力打造老旧小区分布式光伏示范、整村汇流示范项目意愿,希望企业污泥掺烧项目扩容增量,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黏性持续增强,提升了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话语权,夯实了企业生存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