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入职前先准备“工作号”,下班就可以离线了?

来源:工人日报微信
2024-09-06 17:21

原标题:入职前先准备“工作号”,下班就可以离线了?

两个微信号能“公私分开”吗?

“入职前,先建一个专门用于工作的小号。上班时用工作号对接工作,下班后用生活号记录生活。”入职季来临,许多年轻人提前准备了专门用于工作的微信账号;有的人嫌在一部手机上切换账号不方便,特意准备了两部手机。互联网时代,人们享受便捷沟通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的挑战。职场中,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用不同的微信账号,以期在忙碌的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

“工作号”成职场必备

“上班时间在上班,下班时间还在上班。”这是不少打工者对自己工作状态的吐槽。于是,在写字楼里、通勤路上,经常能看到带着两部手机上班的人。他们一边用私人手机浏览信息,和家人朋友聊天;一边应付工作手机上的信息,时不时地回两句语音。还有更“狠”一点儿的人,会把工作手机直接留在单位,下班后只带着生活手机回家,彻底回归个人世界,拥抱私人生活。

“休息日每次打开手机,我都心惊胆战的。”已经工作了三年的小李说,自己本来只有一个账号,可一个接一个的工作信息让他一直“下不了班”。为了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小李建了一个专门用于工作的小号。“用工作号对接工作,用生活号记录生活”,几乎是每个建立工作号的打工者的初衷。

“我觉得单独弄个工作号特别有必要。”今年7月刚刚进入零售行业的尹女士,使用单独的工作号已经一个多月了。她并不是简单地将同事们全加到新号上,而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我是有边界的。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天天一起打交道的,我会加到原来的号里,因为我们的工作氛围很友好,大家会互相分享生活;但平时没什么来往、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因为不想产生过多交集,我会放到工作号里去。”

尹女士坦言:“我在生活号上只发自己生活上的事儿。而在零售行业,经常会接触到其他公司的人,他们大部分也是销售。一旦加了微信,为了拉业绩、拉客户,他们会时不时地回访或者推荐新产品。所以我既不想看他们的动态,也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动态。”

保留更多私人空间

采访中很多年轻人谈到,建立工作号,可以让职场人更清楚地区分工作与生活。

对小学教师张女士来说,建立工作号不仅将她从工作压力中解放了出来,保留了分享生活的一片天地,而且有利于她在工作中保持职业形象。工作四年来,她一直使用专门的工作号和学生家长分享教学日常,而在私人号上她可以无拘无束地和朋友们分享生活状态。在她看来,在家长和学生中维持教师的职业形象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如何保护隐私也是让职场人纠结的一大痛点,在外企工作的谭女士就非常在意这一点。“如果在公司的电脑登录私人账号的话,公司的电脑上会留下痕迹,调取数据后还能看到聊天记录。所以我会登录专门的工作账号处理工作、对接客户,私人账号只在自己的设备上使用。我不想被公司的任何人看到我的个人生活,哪怕是一点儿我都会觉得焦虑,所以工作号是我的必选项,能让我感到安全。”

除了主动选择工作号来维持职业形象和保护隐私,有些单位的硬性要求让员工不得不用两个号。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的刘女士说,自己所在的公司有卖房的业务,公司经常会要求员工在朋友圈发一些广告和宣传图文。前一阵她按照公司要求换上了统一的头像,头像是红底黄字,上面统一的“0首付住现房”的广告语让人很是无语。“连我女儿都来问我,是不是换工作去卖房了?这让我很困扰。所以我想找机会再建个工作账号,把工作的内容从我的生活中分离出去,这样我才会更专注地面对工作上的要求,而在生活中减少烦恼和压力。”

没有看上去那么完美

建工作号可以把工作集中起来处理,优势显而易见,但似乎也不是万全之策。实际上,随着职场人的成长、工作情况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甚至重新陷入“失衡”的状态。

从事金融行业的王女士去年7月入职后,使用工作号不过几个月,她就开始后悔了:“入职培训时,我看到别人用两个号,也跟风注册了一个工作号。可用了一两个月后,我发现单独开个小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利。起初,我觉得单设工作号能将生活和工作‘物理’隔离;可和同事们熟悉了以后,我还是愿意让他们看到我的生活状态。后来我换了部手机,新手机不支持用同一个手机号注册两个微信账号,所以必须用两部手机,又麻烦又招摇。”王女士皱着眉头说,“现在我是进退两难。想把大家合到一个号里,但是工作上的领导都在新号上,我不好意思捅破这层窗户纸,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用下去。”

经营两个账号,谨慎地区分每个人,让有两个账号的胡女士颇感疲惫。“我把工作号想得太理想化了。工作时间久了,我有了自己主管的项目,责任也多了,即使是休息时间,工作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无论有几个号,工作上真有急事肯定还是能联系到的,无法通过‘小号’屏蔽。”胡女士说,建一个工作号听着简单,可实际用起来挺花费精力的,“我得仔细斟酌哪个人加哪个号,是同事还是朋友,无意间就‘先入为主’地划分了。有时候不小心加错了号,还会给自己添堵”。

“面对职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建工作号,其实是出于无奈。”被公司统一头像要求困扰的刘女士说,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如果能够妥善协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保障下班后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没人愿意去折腾工作号。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里,仅靠职场人自己难以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还需要社会层面的关注。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平台,也带来了‘公私不分’的挑战。这是当下职场人的困境,企业和社会应该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的马亮教授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和“前辈们”有着日益加深的代沟,他们希望“公私分明”,并追求生活与工作的适度距离。新生代年轻人更加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希望在工作与个人生活间界限分明,建立工作号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对企业来说,要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生活状态,以人为本才更有利于长期发展。

“两个微信”,有用吗

在智能手机尚不普及的年代,“八小时”内外相对分离,工作生活各自安好。而如今,一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接收任务、处理文档,工作时间也随之延长。

不少打工者吐槽工作群越建越多,非工作时段也会冒出各种活儿,“上班时间在上班,下班时间还在上班”。加之,随着年轻人隐私意识提升,并不愿意工作圈与生活圈过于重叠。因此,很多人准备一部私人手机休闲娱乐,另一部应对工作,以求在心理层面实现工作生活的“隔离”。

心态不难理解,但这番操作实际上又能有多大用处呢?即便是两个微信号、两部手机,该回的信息不可能视而不见,会响起的电话还是会响起,需要完成的任务还得完成。再者说,强行设定的隔离,可能让心理清爽,可事实上也隔绝了生活圈与工作圈碰撞出火花的可能。

也不乏有人一早准备了俩号,小心谨慎地分组归类,结果发现工作圈并非洪水猛兽,切换账号的尴尬、徒增的焦虑与疲惫,远远大过所谓“形式隔离”的获得感。说白了,“两个微信”这无奈之法,就像安慰剂,设置当然是个人自由,只是恐怕难有实质作用。

“两个微信”背后,职场人真正抵触的是网络时代的“超长待机”,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碎片式消耗。没谁愿意在几个账号间来回折腾,大家更渴望的,还是上班期间高效工作,下班后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跟空间。而这,个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恐怕有限,更需要企业自觉厘清工作边界,法律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说到底,技术进步、通讯发达是为了解放人类。给足人文关怀,让职场人摆脱“休而不息”的困境,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心理才能更松弛、工作才能更高效。

(综合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光明网等)

责任编辑:王妍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