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工网评丨名校学子成企业“外脑”,为地方发展助力添彩

来源:中工网
2024-09-09 10:29

中工网评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9月3日《浙江日报》报道,今年暑假,81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博士研究生选择走出实验室,走进浙江各地的企业、乡村,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大地上。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高校学子共为全省55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69个问题——有的问题很小,却是一次走出“象牙塔”的真实践。

这样的“夏日之约”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浙江人力社保厅就开始组织国内名校大学生来浙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暑期实践活动。20多年来,2100余名高校学子来浙实习,先后服务58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参与企业科技创新项目880余个,撰写可行性报告和专题论文500余篇,解决技术难题520余个。

对于在学术方面已小有成就的名校在校硕博士研究生而言,能够有机会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真刀真枪干一场”,无疑是对自己学识体系的一次检验,也是校准研究方向的一次重要实战。正如报道所述,一位博士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了污泥资源化项目,实践结束后,又将课题带回学校继续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为相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示范。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突显了真实生产环境对高校学子的实践价值,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对当地中小企业而言,这些名校学子的到来对其突破研发瓶颈,攻克技术难点,具有不小的推进作用,尤其是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企业而言。一位参与实践活动多年的企业研发经理这样评价前来实践的高校学子:“(他们)帮我们解决的问题大多有一个特点:专、精、小、难。”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新鲜的外部智力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帮助,不仅丰富了企业的技术储备,而且有助于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一步”。

对地方发展而言,这样的实践活动为促进其经济发展和进步、营商环境建设等发挥了积极效应。名校学子进企业、进乡村,参与生产实践,与当地企业、政府部门直接互动,深入了解当地的产业环境和发展前景,一定程度上,这也为地方留住优秀人才、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年落户播下了“种子”。未来,这些年轻人很有可能在毕业之后,选择再次来到这里就业,在这里“生根发芽”、施展“拳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类似帮助高校学子实现从理论学习到躬身实践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展开。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夏日之约”不必局限于暑期。让更多人才和企业靶向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将实践中的真实课题、企业需求和社会痛点融入高校教学内容,让更多学子为地方发展持续添彩,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也应该更多。  

人才强企、人才兴国,我们从这诸多“夏日之约”里看到的,其实是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潜力和空间。

责任编辑:张征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