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作为石雕老艺人,得留些作品下来”

张坦顺:古稀之年再拿刻刀

来源:台州日报
2024-09-12 10:31

原标题:“作为石雕老艺人,得留些作品下来”(引题)

张坦顺:古稀之年再拿刻刀(主题)

台传媒记者蒋虎雄

9月7日上午,仙居县官路镇一处房屋的东边楼梯间,张坦顺全神贯注,忙着一个仿古香炉的最后修饰。

这个香炉即将完工,炉身和炉盖取自两块仙居石,造型规矩对称,集镂、雕、刻等技艺于一体,细节生动,很显功力。为此,张坦顺精雕细琢了两个多月。

今年75岁的张坦顺精气神十足,他说自己很享受创作的过程。作为仙居石雕界的元老之一,他曾获评原台州地区工艺美术师,古稀之年再拿刻刀,只为“想留些作品下来”。

从学徒到厂长

张坦顺位于仙居县城的家中,收藏着他1973年雕刻的一尊毛泽东像,石材通体红色,不大却很传神。这件作品,总是在不经意间勾起他对如烟往事的回忆。

仙居有较为丰富的叶蜡石资源,质地细腻,刀感绵软,被称为仙居石。1965年,仙居县手工业联社在叶腊石产地大洪创办了仙居石雕厂,这也是仙居首家工艺礼品企业。

张坦顺正在雕刻一个仿古香炉的炉盖。台传媒通讯员沈华锋摄

1966年,仙居教育部门招收30多名半工半读学生,在石雕厂内办了仙居工艺美术学校。这些学生中,就有来自官路镇石井村的张坦顺,那年他才17岁。

学校的专业,分山水花卉和人物动物两类,张坦顺主攻后者。“学手艺没有捷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构图,这是最基础的。”他说。

一年后厂校合并,更名为仙居艺术雕刻厂,聘请温州、青田等地的石雕大师过来,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张坦顺等人基础扎实,脱颖而出,成为仙居第一批石雕艺术人才。

那是一段激情迸发的岁月。

作为技术骨干,张坦顺很快进入厂里的创作组。经他们设计后,一块块仙居石经过打坯、粗雕、精雕、打磨、抛光等工序,最后变成精美的马、鸭子、山水风光、仿古器具等石雕工艺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国外。

时至今日,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销量最大的产品是印章。日本不少学校都设有篆刻课程,用量大,订单多。

“手工打磨为主,所以产品比较单一,比如一匹马、一只鸭子等。”张坦顺说,群马等大型组件偶尔也有雕,但没有三五年技术积累的工人要不得做,没法实现量产。

张坦顺肯钻研,爱琢磨,进步也快。1988年,他升任厂长,同年获评台州地区工艺美术师。

追求技艺结合

在张坦顺看来,所谓技艺,应该是“技”与“艺”的完美结合,石雕也一样。

“掌握好技术并不难,肯下功夫就行。”他说,但要在作品中融入“艺”,也就是自己的创意,却很难。光有技术没有创意,那就只能模仿,作品没有深度和厚度。

在仙居艺术雕刻厂时,张坦顺一直都在思索并不断实践:如何抓住一块石头最大的特色,精雕细刻后,能够让人物、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山水风光生动自然。

当副厂长时,他还坚持每天都花半天时间下车间,自己参与产品雕刻,不断找寻创作灵感,谋求工艺改良。

期间,他牵头创新的石头镀铜技术,荣获省里科技进步方面的奖项,他本人也因此获评省级先进工作者。多件他独创的石雕作品,成了厂里样品陈列室的精品之作。

“对自己的每件作品,我都是高要求。”张坦顺说,“直到今天,这一准则仍然没变。”

随着竹木工艺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石雕工艺品产业日渐式微。仙居艺术雕刻厂的技术骨干纷纷独立办厂,1992年,张坦顺也创办了一家工艺品厂。

不再以石雕为职业,但爱好还在。闲暇时,张坦顺还是会关注石雕工艺品产业。偶尔有朋友慕名抱着石头过来,恳请他帮忙雕件作品,他也会欣然应允。

时光倏忽。2013年9月,在仙居工艺礼品产业发祥地大洪村,仙居县委宣传部和朱溪镇党委政府召开“仙居艺雕厂大洪创业史研讨会”。张坦顺、顾美玲、林三元、林立华等当年的技术骨干们齐聚一堂,抚今追昔,无限感慨。

古稀之年再拿刻刀

辉煌不再的仙居石雕工艺品产业,在2019年的时候,迎来过一次重新振兴的曙光。

一位丽水青田来的客商,到仙居承包叶腊石矿山,并再度注册成立仙居艺雕厂。他寻访到了张坦顺、林三元、林立华等6位老艺人,邀请他们当石雕“老师头”。

此时,张坦顺刚届古稀。为了仙居石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他与几位老伙伴没有二话,重拾刻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石雕工艺品,在他们的手下成型,继而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其中,有不少气势恢宏的大型作品。比如长1.3米、高0.8米的《万马奔腾》,由一块重七八百斤的仙居石打造而成。张坦顺和林立华合作,依据石头的天然造型和色彩,雕了16匹矫健的骏马,奔跑在连绵群山前的草地上。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青田客商仅过了一年多时间便无法继续经营。临走前,只留下了一堆尚未加工的仙居石。

这些石头,成了张坦顺等人近年来创作石雕作品的原材料。张坦顺一有空,便拿起钢锯、凿子、铁锤、刻刀等工具,雕些骏马、印章等作品。“作为一名石雕艺人,总得留些作品下来。”

话语中,有些许无奈。学好石雕技艺并非一日之功,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耐得住寂寞的,仙居石雕的传承堪忧。

好在,官路镇党委政府正在大力实施的“人才入乡”专项行动,让张坦顺看到了新的希望。这项行动旨在发掘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在各个领域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乡土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推动他们“出圈”。目前,已有22支乡土人才队伍落地官路创业,为乡村振兴添彩。

“张老这样的能工巧匠,是我们的宝贝。”官路镇党委书记郭海峰说,镇里正在物色地方,想给张坦顺设立一个工作室,让他能够创作并展示作品,同时也能通过研学等活动,传承仙居石雕技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