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雷光付:从渔舟到牧场的“变形记”

来源:农民日报
2024-09-12 10:29

原标题:

雷光付:从渔舟到牧场的“变形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春植 见习记者 王婉晴

“咩咩咩……”清晨的阳光洒在贵州省剑河县巫亮村山间,羊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村民雷光付正忙碌着打扫羊舍,开启新一天的忙碌。这位61岁的老汉,曾是剑河县663名退捕渔民中的一员,如今却成了山羊养殖的行家里手。

早年家境贫寒,因家庭负担重,雷光付开始捕鱼以补贴家用,这一干就是几十年。捕鱼的生涯虽然艰辛,却为一家老小的生活提供了经济来源。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雷光付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刚开始听到不能捕鱼了,心里真是没底,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雷光付仍有些感慨。他曾想过外出务工,但又考虑到自己年纪偏大,担心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段时间,雷光付全家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之中。

在雷光付一筹莫展之际,剑河县委、县政府也在迅速行动,为退捕渔民找出路想办法: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退捕渔民提供技能培训、资金补助等支持,确保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雷光付参加了转产渔民技能培训,结合当地的生态、气候、市场等条件,他看准了山羊养殖这条致富之路。

“政府不仅给了我们资金补助,还定期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农技人员经常来给我们提供咨询和帮助。”雷光付感激地说。他利用国家提供的3万元减船转产转业补助资金,开启了山羊养殖生涯。“刚开始只有8只山羊,现在已经有300多只了,年收入也能到5万~6万元。”雷光付满脸自豪地说。如今,他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日子也越过越好。

好日子背后,辛勤付出和不断学习才是关键。雷光付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养殖管理,细心观察每一只山羊的情况;晚上则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能。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培训,四处拜师学艺,订阅山羊养殖技术书籍,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然而,雷光付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有着自己的创业理念:光自己富了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退捕渔民也富起来。雷光付将学到的养殖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退捕渔民。

现在,雷光付已成为巫亮村的致富带头人,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授别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养殖热情高涨。如今的巫亮村,村民生活日益富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政府的政策真的好,让我们这些老渔民也有了新的生活希望。”雷光付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他说如今在河里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鱼群,甚至以前绝种的青鱼也长到了两三指那么大,他的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在剑河县,像雷光付这样的退捕渔民还有很多。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退捕渔民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实现了从“靠水吃水”到“靠技致富”的转变。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