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过,却还是夏天的气候,温热的风带着几分慵懒,穿梭在空旷而略显沉寂的鲜花基地。在这鲜花销售淡季,一个身影穿梭其间。他叫薛勇,48岁,利落的板寸头,皮肤黝黑,笑起来声音爽朗。这天穿着白色短袖,黑色休闲裤,走起路来,脚下生风。
薛勇的人生轨迹不复杂,曾是商海浮沉的弄潮儿,5年前回到家乡种花,一片片荒凉的土地上,一场关于鲜花与重生的故事,悄然拉开序幕。
游客一句话 从赏花到卖花
鲜花基地在浦江县杭坪镇,占地2000多亩,薛勇取名为“舞花者”。他解释,跳舞是个专业的事,“舞花者”就是指专业种花的人。
其实,薛勇回乡种花已经10年了。他说,现在总算觉得种出了一点梦想中的样子。
初中毕业后,薛勇像很多年轻人一样走出小村,去往大城市。兜兜转转,最后落脚广东,经营灯具厂。广东不近,但薛勇常常回浦江。
“我出生在浦江杭坪镇乌浆村王安自然村。”薛勇说,王安村很小,以前就住着20多户人家。年轻人出去了,村里显得荒凉。
于是,2014年,薛勇在家门口种下两株牡丹花。第二年,他又种下11株牡丹和芍药。一名爱花的男子,想着让村子变得漂亮些,种花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2016年,三四亩芍药和牡丹开得正好,无意间引来上海游客。“浙江农村真有钱,这花种在地里也不卖。”游客的一句话,让在地里干活的薛勇有了兴致。“巧不巧,那天我正好从广东回来。”薛勇和那名游客聊了聊,原来,一枝芍药在上海能卖七八元。
热情的上海游客回去后,就给薛勇推荐了一个做鲜花批发销售的老板。对方表示,自己需要含苞待放的芍药。第二天天没亮,薛勇就起来了,去地里剪下600枝含苞待放的芍药,急匆匆赶到浦江汽运中心。早晨6点多,芍药“坐上”去往上海的客车。中午,老板收到花,当即给薛勇转账1500元,并且又要了1200枝。
“对方还想要,但是花不够了。”薛勇笑笑说,正是这次尝试,他嗅到在老家发展鲜花产业的商机。
回乡当花农 各地学技术
2019年,薛勇关掉在广东的灯具厂,回到杭坪镇流转数百亩土地,专心当起了花农。
在薛勇看来,浦江的自然条件是适合种植芍药的。芍药喜光、耐寒,适宜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且需要气温持续近80天都维持在5摄氏度以下,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花朵。
可是,当花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起初,薛勇从中间商那里进种苗,结果品种不对。“和以前小打小闹不同,技术也没跟上,以为种子种地里就好了,产量和质量都没考虑。”薛勇说,当年颗粒无收,几十万元打了水漂。后来种出来了,又发现同样是一亩地,产量却只有别人的三分之一。
为了解决问题,薛勇先后多次到国外考察学习,回国后又拜访技术专家,下决心自主掌握育种的技术。在种植技术研发上,他毫不吝啬,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薛勇说,他最喜欢看到新鲜结出的花苞,那预示着一切顺利。花瓣层层叠叠,漾着潋滟的生命力。
2000多亩的鲜花基地,有露天也有大棚,种植了芍药、牡丹、绣球、郁金香、向日葵等20多种品类的鲜花,其中芍药种植面积最大,占地1000多亩,70多个品种。团队采用“稻花轮作”“花蔬轮作”的种植模式,如郁金香和水稻轮作,芍药和萝卜轮作,起到了改良土壤、解决重茬的作用。
技术和设施的加持,让浦江芍药比山东、河南等地的芍药早7到15天上市,避免了同时期竞争,又延长了芍药的市场销售时间。如今,薛勇种植的芍药品质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每年都有慕名来学习的同行。
从线下到线上 合作头部主播
10年时间,薛勇的芍药打开了市场。今年,他与董宇辉“与辉同行”合作,更是在网络上卖爆了,品牌也火了。
“与头部主播合作并不是最挣钱的方式,但带来的流量和品牌效应是实实在在的。”薛勇说,用年轻人的网络语言,就是要接住这泼天的富贵。5月开始,薛勇的鲜花就在网上爆卖,公司账号的直播间内,三个半小时,上架的数千单鲜花被抢购一空,产品日销量超过20万枝。
2021年之前,薛勇的鲜花只通过线下传统销售,2021年后拓宽渠道,进行了直播为主的网络销售。从2022年到今年,线上销售占比从20%升至40%,而明年,薛勇说线上要达到80%。
薛勇的鲜花经济带动了村子的发展,也带领村民致富,他表示,未来的重心还是在互联网销售,所以特意招聘一批年轻人,一起玩起了视频号。“在产品方面,想要拓宽鲜花品类,实现每个季节都有花可卖。”
(浙江工人日报 唐旭昱)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