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加快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31日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首次在中央层面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单”——“双碳”成为国策,全面引领绿色转型发展,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初步建成;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是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最强力量;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23年,我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成为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同时也应该看到,如何引导全社会开展绿色低碳转型是当前较为关键的问题。只有真正建立企业的内生绿色转型驱动力,特别是“双碳”目标下温室气体减排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走在长期的、可持续的绿色转型进程中。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涉及的行业多、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意见》提出,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的核心功能在于引导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解决环境外部性内生化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筹集资金。从政策端看,我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落实“双碳”目标。自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之后,今年4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自2016年后第二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企业的低碳转型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这体现了我国绿色资金的投入重心从过往的环境污染治理转向了气候治理和碳减排领域。从市场端看,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推动“低碳转型”的成效也逐步凸显。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23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其中,自2021年公布数据以来,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绿色贷款占全部绿色贷款的比重始终在66%以上。碳减排支持工具方面,国家两次延长该阶段性支持工具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截至2023年12月底,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为541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超过1万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2亿吨。
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补充和延伸,主要为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绿色金融对于非“纯绿”产业低碳转型活动支撑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得到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高碳行业企业的低碳转型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路径,但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只能支持到“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从我国经济体系来看,近九成的经济活动属于“非绿”,这些活动中,超过一半属于可以且有必要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因此,如何在“非绿”的企业中,有效识别出具有意愿、技术和能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还需要研究、突破。
国内外实践也证明,转型金融在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方面具有优势。一方面拓宽了绿色资金的投向领域,从“纯绿”行业转向需要低碳转型的“棕色”行业;另一方面,有关转型金融的产品更具灵活性、更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低碳转型需求。比如可持续挂钩债券、转型贷款的市场规模都在迅速增长,也出现了不少创新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在防止“假转型”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企业制定科学、量化、分阶段且覆盖中长期的转型目标和转型计划、强制实施信息披露、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认证等工作要求,这在全球已然形成基本共识。因此,转型金融发展初期的重点支持对象应该还是会聚焦在大型企业,因为只有大型企业有能力、有实力承担上述严格且复杂的工作。
此外,从绿色投资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还需在以下方面发力。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要加大力度支持研发先进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绿色技术(例如CCUS技术)、服务整个产业链低碳转型的行业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或再融资。尽快制定符合绿色标准的上市公司认定办法,统一相关业务规则。
支持绿色债券、转型债券的发展。我国已连续两年保持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的地位,转型债券也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转型金融有关标准的建立可能是最紧迫的工作,包括转型企业的认定、环境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评估等有关标准。
以信息披露工作为抓手,激励上市公司更加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其将低碳转型纳入中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上交所、深交所及北交所均提出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部分城市已实施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各项标准均要求披露企业短中长期低碳转型目标、转型目标设置依据或关键假设、具体的低碳转型行动计划及其配套的融资计划和治理计划等内容,可倒逼企业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何杰,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