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体验到收获,《燃烧的月亮》诠释“万事无常皆寻常”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18000亩地、1800只羊、120头牛、6匹马,当12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职业的女性,在1.8万亩的广袤草原上接手放牧,她们的身份正式从钢筋水泥的“都市牛马”变成了辽阔草原的现代牧民。
近日,爱奇艺出品、蓝天下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草原生活纪实节目《燃烧的月亮》在爱奇艺播出,节目记录了12个女生来到心中向往的“远方”后,在5个月期间如何投身草原真实生活,经历重重考验,自力更生,共同完成自我成长和蜕变,进而重新发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展现女性的温柔、坚强和勇敢,也诠释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不屈与伟大。
打破“诗与远方”的滤镜,看见草原生活的真实样貌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乌兰敖都嘎查,与大兴安岭、阿尔山接壤,坐落于广袤无际的杭盖草原之上。”《燃烧的月亮》的开篇,就奠定了辽阔自由的田野气质。在万亩牧场之上,《燃烧的月亮》通过女孩们日复一日的劳作,展现内蒙古北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为普通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草原、窥探真实牧业生活的窗口。
首先,节目选取的拍摄地杭盖草原,本身就与我们以往印象中的草原不大一样。山峦、森林、湖泊与草地共同组成了多层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更富于变化的自然美感,域内的农牧交错区更形成了多种发展业态,为女孩们的劳动生活带来更多的体验趣味。
其次,在劳动过程中,《燃烧的月亮》让嘉宾和每个观众对想象中岁月静好的草原祛魅,在真实的牧民生活体验中,撕破以往观光视角下对草原美好、自由、向往的滤镜,揭开草原背面深藏的严酷与挑战——原来牧民生活不只有美丽的风光,辛勤的劳动才是生活常态。
从初接手万亩草场,手忙脚乱开始照料千百只牛羊马,到农用三轮车、叉车轮番登场搬草料、捡牛粪;从一天十几个小时挠羊绒、剪羊毛,到为动物做身体检查、注射疫苗,以及应对多变的天气和各种突发状况……即便在来节目之前,每个人都做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在牧场生活的这几个月里,接踵而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还是超乎了的想象。
随着时间的推进,草原文化与放牧生活的真相也多层次、立体化地铺陈在观众面前。《燃烧的月亮》创造性地将目光聚焦到草原生活,透过女孩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写照,展现美丽的自然风光背后,更加具有挑战性的牧场生活实况,呈现滤镜之下的草原生存真相。
以女性独特的柔软与细腻,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力量
《燃烧的月亮》总导演陈娟曾在采访中强调,“我们想创作一个热烈、自由、充满女性力量的节目”,“挖掘女性和劳动群体更深层次和更值得大众讨论的内容,在一个陌生并且充满困难挑战的领域,掀起新的风潮为无数女性树立新的榜样。”表现在节目中,女孩们不仅在牧民生活中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更通过纪录片式的“故事”发展,展现她们面对艰难困苦的坚强与勇敢,表达出女性强烈的共情能力和真挚温柔的情感力量。
一方面,节目中的每一位女孩子都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在奋斗不息的持续劳作中,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燃烧”的意义,展现舍我其谁、勇往直前的斗志;另一方面,节目聚集了一群处于迷茫阶段的年轻人,借由沉浸式的草原生活和记录,引领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包括人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探索生命的意义。像五只小羊的意外离去,不仅让我们看到牧场工作的艰难,也同时给女孩们和荧屏前观众的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要尽全力避免意外的发生,更也要用平常心看待生命的无常。
正如王荣玉在节目播出后所说,“母牛难产后的几天,它在好好吃草,好好恢复,然后在天气好的一天,再回到草场上茁壮成长。我们常说生命力,而这片草原上的小动物们,每一天,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一点。”《燃烧的月亮》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生活实验场并吸引一批全女性阵容的实验者,为观众开启一次女性力量探索的新视角——即以女性独特的柔软与细腻,展现对自然、对生命的领悟性成长。
150天看似不长,却在女孩们的眼中像过了几年。不断解锁真实的草原与强大的自我,在自然中体悟、绽放,在劳动中感知、收获,《燃烧的月亮》探索生活纪实节目的类型边界,也想通过复杂的、细腻的、坚韧的、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个体精神感召观众,从而为现实生活积蓄更多前行能量。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