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工人和企业如何应对?

——《工人日报》记者专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专家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9-18 14:28

原标题:工业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工人和企业如何应对?(主题)

——《工人日报》记者专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专家(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9月11日至14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大会以“以智焕制 以旧焕新”为主题,策划了1个开幕式及主旨论坛、1个创新成果展、2场专题大会、22场专题论坛、赛事和交流等系列活动,旨在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期,《工人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网络研究所副所长张旭,探讨工业供应链数字化背景下,产业工人和企业的应对之策。

记者:供应链数字化是工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供应链的数字化是如何赋能企业降本增效的,为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相关工作的产业工人,如何提升适应这一变化?

张旭: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在今年5月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明确了供应链数字化的主要内涵。供应链数字化依托物联网、5G、区块链、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供应链各环节量化作业数据,通过实现供应链运行数据化、模型化、可视化,提高分析预测、决策支撑、风险管控能力,进而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为提升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的能力,行业从业者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以更好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一是提升数字化技能。围绕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加强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积极参与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加快掌握数据分析、智能化设备操作等新技术。二是拥抱数字化项目。积极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摸清供应链数字化过程中的实际痛点及需求,打造提出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目标和实施路径的能力。三是助力数字化运用。积极参与供应链数字化流程优化,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供应链管理流程,创新供应链组织模式,构建、提升企业内部智能决策系统,探索建立数据产权体系。

记者: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通过哪些举措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的?

张旭:《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快速成长的关键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渗透范围逐步扩大,多角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和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构建。

一是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其中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一亿台套。

二是稳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均实现突破,截至今年5月底“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3万个,工业互联网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三是持续扩大平台赋能范围。工业互联网深入制造业研、产、供、销、服等各环节,有力促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持续赋能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

记者:据了解,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这几年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以设计工程师、制造企业和数字工品为核心的设计资源共享服务,变革了传统设计模式。能不能具体说说,我们是如何打破对国外平台依赖的?

张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外工业数据资源平台正加速在我国布局,并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打造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为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构建开放共享的设计资源库。当前平台已汇聚28大类通用零部件、19大类国标/行标件和2亿件供应商三维数字产品,形成覆盖广泛、更新及时的数字化资源库,助力入驻的设计工程师降本增效。

二是打造自主研发的核心设计工具。工业软件是数字供应链平台的基础支撑,平台引入了CAD/CAE/CAM国产软件厂商入驻平台,带动国产工业软件规模化应用,确保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同时,满足装备制造业复杂多变的设计需求。

三是强化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强化供应链协同能力,实现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紧密衔接,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缩短交货周期,提升整体供应链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四是积极推动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完善平台功能和服务,着力打造更加符合我国装备制造业特色的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

五是注重数字供应链领域人才培养。平台现已汇聚200余万名活跃工程师用户,2000多所高等院校、近8万名学生,日活用户超20万名、月活用户超120万名,逐步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平台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