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9-19 04:15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原标题:“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于灵歌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常常遇到“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时间长”等难题。在山东潍坊,当地将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的7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加装电梯全流程“一次申请”“一链办理”,“最多跑一次”就可高效办成加装电梯“一件事”。

这是基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便民利民的生动案例。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后,多地快速响应,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事快捷感。

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管理改革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各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反复跑、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

高效办成一件事

所谓“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把群众、企业过去需要分头办理的几件事整合为“一件事”,使“一件事”的办理既“高效”且“办成”。

“没想到,不需要跑腿,很快就能办完宝宝出生的所有事项!”重庆市民曹女士是一名“新手宝妈”,今年7月女儿出生后,她通过“渝快办”APP申请,在“智能导办”流程指引下,足不出户就完成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多个事项办理。

这得益于“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集成服务。以往,新生儿家长往往要去医院、社区、派出所等地跑四五趟,需要两三天才能办完出生证明、落户口、参加医保等手续。如今,包括重庆在内的多地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联办,最大限度减少新生儿父母的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

今年7月,“高效办成一件事”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发布后,从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就医费用报销、申请公租房等个人事项,到企业开办、信用修复、企业迁移登记等企业事项,事项清单进一步覆盖企业与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增值。

为推动“一件事”高效办成,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强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与流程优化。在北京,围绕准入即准营,40个行业全面推广“一业一证”,平均压减材料50.6%、压减时限71.5%;在浙江,“浙里办”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集成了139项全省居民服务有关事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数字赋能“一网通办”

借助数字化手段,各地各部门不断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实效的同时,也逐步打通数据壁垒,让政务服务从“独唱”到“合唱”,跨省办事越来越方便。

上海青浦区市民杨先生,工作单位在江苏吴江,每天需要往返两地通勤。得益于2020年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他在两地跨省就医,无须办理备案就可以直接刷卡结算。这样跨省“无感就医”的成果,正惠及示范区内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246万参保居民,覆盖示范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

跨省办事不再奔波,长三角民生“幸福圈”也不断扩大。自2019年5月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以来,截至目前,沪苏浙皖4地已推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户口迁移等173项跨省通办服务,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高效共享互认。

数字化时代,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

“随申办”“浙里办”“粤省事”“渝快办”……作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总枢纽,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联通了32个地方平台和46个国务院部门平台,构建起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上线运行5年来,平台开通了医保电子凭证、公积金账户信息查询、助企惠企服务、交通出行服务等多项功能,为超过8.9亿的用户带来了24小时不打烊的高效办事体验。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超过903.26亿次,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平台数据共享超过5400亿次。

“一线应答”接诉即办

“您好,北京12345,有什么可以帮您?”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话务大厅内,700多个工位座无虚席,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昼夜运转。

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5年半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1.41亿件,诉求解决率由53.09%提升至96.77%,满意率由64.61%提升至97.1%。数字背后,是北京用一根根热线“绣花针”,穿起的民生“万根线”。

目前,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已建立起3级目录、2000余个细项的工单分类,并将343个街道(乡镇)、16个区、市级部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属企业、电商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纳入派单范围,推动诉求受理直达一线、直达现场、直求结果。

各地在减轻群众企业办事负担、提升办事体验的同时,也在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给企业和群众提供兜底性服务。

走进天津市东丽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这个窗口直面政务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绊脚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类似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新业态、新项目,导致企业和群众无从入手,找不到破解路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还能通过“一件事”的解决,推动“一类事”的解决。

据悉,天津已设立379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目前,三地已建立省级反映“办不成事”窗口联席会机制,实现了“办不成事”的异地受理、联动办理。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