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中国航天:逐梦浩瀚苍穹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9-26 04:32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原标题:

中国航天:逐梦浩瀚苍穹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9月19日9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9、60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正式收官,意味着中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进入发展新征程。

“北斗系统工程自立项以来,已经走过波澜壮阔的30年,全体北斗人秉承‘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建成‘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很是感慨。

自1994年立项,30年栉风沐雨、接续奋斗,中国的北斗系统已成为靓丽的“国家名片”。北斗的高精度服务正像水、电一样,成为触手可及、随需而用的公共服务。

“神舟”巡天、“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祝融”探火……一个个饱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航天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航天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月背着陆、智能采样、起飞返回……今年6月25日,在万众瞩目之下,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

回顾二十载探月之路,2004年1月,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着从月球采集的1731克月球样品回到地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目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6次任务,取得一系列新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技术基础。”不久前,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表示,为实现对月球长久持续探测,中国倡议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展科研站的方案论证。

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不仅是一个愿景,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必然趋势。

实施探月工程,圆的是飞天揽月之梦。探测火星,是逐梦深邃星空。

2016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我国成为第三个登陆火星的国家,在行星际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今年9月初召开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期间,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透露,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将采集火星样品并带回地球。

“我们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

建“月宫”“摘”星辰……探索广袤深空的脚步,从未停歇。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飞向太空的新航程就此开启。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13年至2017年的4年间,我国建成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2021年4月至2022年底,短短20个月内,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11次发射,如期建成空间站。

这是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这个中秋佳节,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距地球400公里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从天宫看神州,拍摄下中秋节日期间祖国大地的万家灯火。

每一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圈的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呈“T”字构型:天和核心舱是“T”字的一竖,在核心舱两侧对称分布的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形成“T字”的一横。当三舱相拥于苍穹,中国空间站巧夺天工的设计令人惊叹。

从“小一室”到“大三居”,重量达到百吨级、工作生活空间超过100立方米,极富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的“中国智造”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科研人员有过生动的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那么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中国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成果。

“实施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个科研单位、数十万名科研人员通力协作,托举起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

进出太空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进出太空的主要方式。

时钟拨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让全世界“听见了”《东方红》旋律。那是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发射该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正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国产航天火箭。如今,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历经四代发展,已经拥有完备的大、中、小型火箭型谱,具备不同载荷进入太空的能力。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到探月、探火工程深入推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是前行的方向与动力,是勇往直前追逐星辰大海的无垠征程。

仰望深邃星空,中国航天强国建设之路,步履坚定、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