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辉煌75载 与共和国同成长的劳动模范|曹有龙:一生只为枸杞红

来源:宁夏日报
2024-09-26 17:07

原标题:

曹有龙:一生只为枸杞红

宁夏日报记者 张涛

“我是在枸杞地里长大的,从小就知道枸杞有甜的也有苦的、枸杞果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枸杞树有高有矮,为什么同叫枸杞却有如此多的不同,我很好奇。”9月19日,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首席专家曹有龙说,因为小时候与枸杞的情结,让他与这个“红果果”结缘一生。

曹有龙出生在中宁县,这是一个枸杞种植历史超过600年的地方,有着“中国枸杞之乡”的美誉。带着儿时的疑惑,曹有龙考入四川大学生物系,专业是植物学。在大学学习期间,他专注植物生理形态和植物遗传方面的学习,基本弄清了枸杞形态各异的原因。毕业后,曹有龙被分配到宁夏农林科学院,从事土壤肥料和栽培方面的研究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还是喜欢从事枸杞方面的研究,便决定继续求学,到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求学期间,他一直把枸杞作为实验对象,由此全面掌握了枸杞的特质。博士毕业后,放弃国内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优厚待遇,曹有龙毅然回到家乡。“我就想为家乡的枸杞产业作出一点贡献。”回忆当初的人生抉择,曹有龙不后悔。

说起曹有龙的枸杞之路,是从培育新品种开始的。这些年,他在单位的支持下,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培育出了“宁杞5号”“宁杞7号”“宁农杞9号”3个新品种,打破了“宁杞1号”孤军奋战40年的局面。其中,“宁杞7号”以果实颗粒大、商品等级率高的显著优势,快速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宁夏枸杞品种。

“过去枸杞只能在水浇地种植,由于宁夏耕地面积有限,发展枸杞产业就要与粮食作物竞争土地,制约了枸杞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种枸杞只能上山下滩。我带领团队进沙漠、入戈壁、上高原,攻克了生荒地、戈壁滩、沙漠、高海拔地区种植枸杞难题,尤其是在盐碱地开沟铺膜试验种植枸杞,目前这项成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有些盐碱地种植的枸杞已经开花结果了。”

“虽然我们可以不断培育枸杞新品种,但我们的枸杞产业发展还比较粗放,尤其对枸杞的药用和营养价值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没有将这个红果果‘吃干榨净’。”为了让家乡的枸杞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曹有龙带领他的团队开始“进攻”枸杞全基因组测序。

2011年到2021年,历经10年,曹有龙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枸杞全基因组测序,绘制出首个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注释出716个枸杞特有基因。“枸杞产业发展到现在,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枸杞基因组密码的破译,为今后枸杞功能基因选择、精准育种等奠定了坚实基础。”曹有龙说。

2021年,曹有龙承接了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枸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挖掘与抗逆、药用、果实大小、颜色等性状有关的关键调控基因。“基于基因编辑技术,今后可以把功能基因聚合在需要的特定新品种上,定向培育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枸杞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这项研究将对枸杞功能基因的验证更加细化、作用更加了解,可解决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曹有龙举例,比如,枸杞果实中含枸杞多糖,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类胡萝卜素具有滋肝、明目、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掌握了枸杞的功能基因后,就可培育富含这些成分的枸杞品种,加大活性表达量,这种枸杞将会比普通品种的枸杞价值更高。再比如,宁夏的枸杞品种普遍存在耐热性不强的问题,气温高会导致枸杞果实很快变红,果实小、成分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效益,而掌握了枸杞功能基因密码后,就可以培育出耐热的枸杞品种。“这个课题将于2025年验收,届时将会把我区的枸杞产业发展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而实现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曹有龙对枸杞研究的热情没有退。“现在我们的枸杞深加工产品已经达到10个大类300多个品种,几乎全部为粗加工产品。如果能掌握枸杞中特有的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做成各种枸杞延伸产品,那么宁夏的枸杞产值和价值将不可估量。”展望未来,曹有龙眼里闪着光,他希望,未来宁夏的“小”枸杞越长越“大”。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