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明放假了,怎么还不开心呢?谨防“节日病”
好不容易
盼到了十一长假
本以为是
吃吃吃吃玩玩玩玩
现实却是
人人人你人人人
此外
突然的放松
却产生了无所适从
失落、烦躁等不良情绪
放假为什么还会不开心呢
心理学上称其为
“节日心理综合征”
节日心理失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们长期处于日常工作的高度紧张状态下时,他们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相应的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突然间放松抽离出来时,反而可能会感到不适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节日心理失调”。
对策
因此,我们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学会积极的心理自我调适,并注重劳逸结合,使自己能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中。
在长假期间,有许多可以尝试的休闲方式。例如,可以外出踏青,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欣赏一些音乐,让音符带领心灵漫步;观赏几部精选电影,或者沉浸在一些引人入胜的书籍中。此外,与好友聚聚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与朋友们的交流,能够释放心中的压力,增添愉悦感。
旅游精神综合症
国庆小长假期间,许多人选择通过旅游来达到身心的放松。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在旅途中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之前缺乏足够的睡眠、过度疲劳,导致精神障碍,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旅行性精神综合症”。
对策
为了有效预防“旅行性精神综合症”,建议外出时要注意自我保护与调适:
✦ 旅游行程的安排适当调松,不要过满。
✦ 注意及时休息,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
✦ 睡眠质量欠佳者,可以在睡前喝些牛奶或者洗个热水澡。
✦ 出游时随身携带一点镇静药,对年老体弱者则建议最好不要进行长途旅行。
节后恐惧症
在国庆长假结束后,人们常常陷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而在重新迎接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上的困扰。焦躁不安、无心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等状况纷至沓来,这种心理反应被形象地称作“节后恐惧症”。
对策
✦ 在假期开始前,进行心态调节和行为改善是关键。可以适时转移自己的“假日期盼”心理,提前进行“角色转换”,以更好地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 在节日期间,与亲朋好友相聚时应克服放纵的心理和行为。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酒,而在游玩或娱乐时切勿通宵达旦。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天能够有8小时睡眠,维持良好的生物钟。
✦ 娱乐项目的安排最好集中于假期早段,而在假期的最后几天,则应当尽量保证休息、调整心态、适量运动,使生活逐渐恢复到较为规律的状态。
“假期早醒症”
假期早醒的5个原因
生物钟
生物钟控制着身体的“睡眠-觉醒”周期,决定了我们什么时候自然醒来。
身体的生物钟形成惯性,一到时间,大脑就会给出相应反射。也就是说,你的生物钟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唤醒你,即使周末或放假也不例外。
睡眠周期
一整夜的睡眠通常包括3-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由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3个阶段组成,通常持续90分钟左右。
在没设置闹钟且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睡觉,通常会在90分钟的倍数时间后醒来。提前醒来,可能意味着恰好完成了几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睡眠不足
若一直睡眠不足、长期睡眠“负债”,身体习惯了更短的睡眠时长,也可能早醒。
对策
推算睡眠时间
连续一周设定某个固定时间起床,由此计算出平均睡眠时间。比如,按每晚8小时睡眠计算,要想早上6点起床,就应该在晚上10点睡觉。
之后逐步调整睡眠时间,使早晨醒来的时间逐渐晚些,从而达到调准生物钟的作用。
改变卧室环境
卧室布置得光线柔和、暗淡一些,选用遮光的厚窗帘;
■睡眠环境尽量安静、室内噪声要低于30分贝,相当于耳语;
■温度以18℃-24℃为宜;
■睡前2小时内不过多进食和饮水。
入睡前泡脚
临睡前20分钟内不看书看手机等,不做过量脑力和体力活动,可用温热水泡脚或做足穴按摩;每天坚持2小时以上轻中度体力活动。
醒早了别看时间
比如醒来看到的是早上6点,那么很可能会计算距离预计起床时间还剩几小时,反而增加压力。最好克服好奇心,干脆不看时钟。
(综合来源: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新浪热点、江苏工会、生命时报等)
----------------------------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 第1048期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