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老区行】
原标题:从“没人要”到村村种,安徽金寨关庙乡核桃产业实现华丽蜕变(引题)
金寨的“金果子”熟了(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通讯员 施院生
金秋白露,大别山里核桃香。
傍晚时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关庙乡仙桃村,一辆辆驮着核桃的摩托车,从深山里鱼贯驶出。阵阵马达轰鸣,那是摘完核桃的村民满载秋收的果实回家的凯歌。
“今天又搞了不少啊?”“还好还好,也就这么多!”正在自家门前挑拣晾晒核桃的李茂盛,与同村人打趣道。
仙桃村位于关庙乡西部,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盛产山核桃。村里每年核桃收入超10万元的有100余户。对于金秋时节的村民来说,收核桃毫无疑问成了眼前的头等大事。
据2022年关庙乡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全乡山核桃种植户达130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1%,种植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成林1.5万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
曾经“掉在地上没人捡”“山沟里堆满了”的小山果,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名副其实的“小金果”呢?
多年前,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关庙乡满山的野核桃无人问津。那时候的李茂盛不敢想,有朝一日自己会花10多万元,请几十个人来帮自己打核桃。
随着国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采取的多重扶持政策落实,关庙乡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小核桃有大市场”的消息传进了小山村。
看着自家山上遍地都是野核桃树,曾是一名村医的李茂盛抱着药箱一头扎进山林,给核桃树看起了病。
与“病虫害”打交道多年,如今的他已经是乡里响当当的科技特派员,“靠卖核桃买了车买了房”。
一片山坡上,核桃树分布均匀,村民左名卉正拎着打草机割草。前几天刚打完核桃,这次除草是为接下来给核桃树施肥做准备。
“不能用除草剂,会影响小树,施完肥后还要浅浅盖层土。”站在核桃林中,左名卉俨然是一名“核桃专家”。这是左名卉的第3片核桃林,2016年种下,加上后期补种的,已有500多株,大都是她亲手栽下。“今年正好是第8年,有的已经开始挂果了。”
2012年,为了照顾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在外务工的她回到仙桃村,成为一名陪读妈妈。虽然当时在镇上找个两三千元收入的工作很容易,但她觉得“这是没希望的”。
实际上,她早已看中日益红火的核桃产业,只是因家里老人有所顾虑,所以才不得不搁置这个念头。
左名卉理解老人的想法,一眼看不到结果的事情,往往都会让人产生一丝不稳定的担忧。“经济效益高,但前期投入时间长,耗费精力大。”左名卉说,一株核桃树从育苗到挂果,往往需要七八年。
随着核桃产业逐年发展,2021年,关庙乡确定把大别山山核桃产业作为乡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予以大力发展。此举得到六安市和金寨县的大力支持。其中,金寨县连续3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发展资金支持“大别山山核桃之乡”建设。
送苗、修路、通电、奖补……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大激发了村民的干事热情。近两年,关庙乡新发展山核桃种植基地8457亩,总面积达3万亩,种植户数为1651户。
左名卉的眼光得到了验证,家人也开始支持她。
种树育苗阶段最辛苦,最忙的时候,她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40公里,在学校、家庭和园林之间来回奔波。一瓶凉水、一包方便面,就是她在核桃林下无数次吃的午饭。
“就像养自己的小孩一样,一开始辛苦,但现在树长大了,就等着结果啦。”左名卉憧憬着,不久的将来会尝到核桃的“香”和“甜”。
在关庙乡街道,吴崇国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一家山核桃加工基地。仙桃村的核桃,不少都会进入吴崇国的加工厂,然后被深加工成特好剥山核桃、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2023年,吴崇国收购核桃130多吨,几乎占全乡核桃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因为我爱人很喜欢吃核桃,我才有了做核桃的念头。”说起对核桃的感情,吴崇国总会谈及这样一个浪漫的起因。他还常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爱人一样,最开始是因为爱情,现在是亲情,再也放不下了。”
谈起返乡建厂的经历,吴崇国说,作为生在革命老区的人,应该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2014年,老家就在关庙乡的吴崇国,被乡里招商引进回来投资建厂,主要从事大别山山核桃育苗、栽植与销售,大别山山核桃及其他坚果制品生产与销售。
10年的深耕,换来了150亩的核桃育苗基地,1800亩核桃果林基地以及6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
人人都说大别山里好风光。如今,大别山里的关庙乡又多了一道喜人的风景,那就是秋日里的家家户户门前晒的核桃,在阳光照耀下,金灿灿、香喷喷……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