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通过对纳入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的2.44万台高速公路充电桩的统计分析,今年10月1日零时至10月7日24时,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次数共计310万次,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是今年平日的2.4倍,比今年“五一”日均增长34%,比去年“十一”日均增长80%,创历史新高。
这样的数据不仅反映了人们高涨的节假日出行热情,也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驱动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高速公路充电设施不断完善、动力电池补能技术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开着新能源汽车出行,也敢于尝试开着新能源汽车去稍远一些的地方,这显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也应看到的是,目前,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长时间排队等待充电、一桩难求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假日期间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吐槽“电动爹”上高速出远门遇到各种充电闹心事的也不鲜见。不难看出,尽管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在加快,但跟人们的需求和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这一问题,单靠增加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就能解决吗?从车主的角度来说,充电桩当然是多多益善,但从充电设施运营者的角度来看,还需要考量运营维护成本的问题,毕竟节假日有限,充电基础设施不可能完全按照峰值使用情况来布设,否则平时没有那么大客流量的情况下,设施闲置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徒增运营维护成本,如此反而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方面秉持着“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十分关键。据交通运输部日前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88万个,充电停车位(充电枪)4.48万个,高速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考虑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飞速增长,除了要着眼未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摸清部分地区、路段、站点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利用不充分等情况,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非只求量的增长。同时,现有设施的改扩建也要随着充电技术的提升与时俱进。只有根据技术的迭代持续优化升级设备,才能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电力补能服务。
当然,除了织密硬件设施布设网,还要注重公共服务信息的及时发布。有关部门可以联合主流地图供应商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的相关信息发布,做好节假日出行充电预警推送,实时动态更新充电设备信息,把高速上和高速下城市充电设施的资源整合起来,引导出行群众合理规划出行路线,灵活匹配补能方案。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今年年底前,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要达到100%;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运行,并因地制宜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可以预见,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进和落实,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的“充电焦虑”会逐渐缓解,人们节假日出行的“电力”会更足,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言,都将有所助力。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