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小”青稞变身“大”产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10-18 06:09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原标题:“小”青稞变身“大”产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白至洁

微风拂过,青稞起伏,沙沙作响……今年9月,记者随“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进四川省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看到村民们正忙碌地收割青稞,放眼望去,一片片金灿灿的果实,蔚为壮观。

青稞俗称“长在天上的谷物”,一直是牧区群众不可或缺的口粮,糌粑、酥油炒面等川西高原特色美食皆以青稞为主要原料。阿坝县以青稞这一古老作物为抓手,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绘就了一幅前所未有的靓丽画卷。

过去,阿坝县传统农业主要依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以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种植方式为主,生产方式单一,农产品产量不高、产值较低,群众种植积极性逐年递减。

“我们这个园区主要的作用是示范和引领,以前村民们种植青稞施肥少、不除草,不防病、不治虫,浅耕浅种,青稞产量偏低。”阿坝县净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露坤告诉记者,“如今,大型农机轮番上阵,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全流程耕播。通过我们的示范,现在当地村民们的青稞产量提高了40%~50%。”

如今,走进园区,从耕地到施肥,从播种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闪耀着科技的光芒。特别是那些集成了数字流量控制、自适应巡航等前沿技术的农机具,以高精准度为青稞的高产优质保驾护航。

“我在这里的工作是负责农机的操作,在工作中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知识,我家里青稞产量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在园区工作5年的塔拉村村民泽让兰木尖说。

据介绍,园区创建于2019年,园区内有100余名员工,分别来自多个民族。园区以青稞种植为主导产业,采取“集体经济土地入股农户劳务输出、合作社积极参与、科研院校技术保障、企业引领销售”的运行模式,推广订单式农业,青稞亩产产值从白青稞的780元提高到黑青稞的1650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辐射带动园区周边8个乡镇7822户4.1万余名群众人均增收650元以上,有效扭转了过去农业靠天吃饭、产小质弱的瓶颈。

为了大幅提高青稞的产量,园区和四川农业大学、阿坝县人民政府还联合共建了四川阿坝青稞科技小院(以下简称科技小院)。小院配套设置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低温冷冻离心机等20多种科研实验设备,建立智能数字监测站、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现代化科技装备。

“这个科技小院有四川农业大学的青稞专家团队入驻,主要功能是解决阿坝县的青稞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冯宗云介绍,“我们从青稞的品种选育、关键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方面,对当地青稞生产进行产量提升和品质改良。”

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与筛选,冯宗云及其团队成功从60个青稞(包括黑青稞)新品种中挑选出了适宜阿坝地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同时,他们积极走访当地农户,不仅面对面传授青稞种植技术,还发放了500余份种植技术宣传资料,建立了微信群,确保农户能随时随地获取技术支持。

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推动了阿坝青稞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生物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的深度融合,让青稞产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市场上,高产优质的青稞产品供不应求,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收。

磨粉、和面、烘烤……在阿坝县高原黑青稞天然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深加工车间,一粒粒饱满的黑青稞散发着高原特有的醇香,通过流水线被加工成黑青稞糍粑、黑青稞粥、黑青稞饼、黑青稞奶茶和黑青稞酒等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针对不同消费者,我们做了很多不同的产品。目前,公司已开发出糌粑、奶茶、饼干等20多种黑青稞制品。”该公司总经理俄周介绍道。

俄周进一步介绍,除了做好青稞农副产品的初加工,企业还着力延伸青稞产业链,部分产品已获批有机生产、标识和销售认证。通过创新的“农户+公司”与“企业+公司”双轮驱动模式,为当地青稞产业构建起了一条稳固而高效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