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年老照片背后的中法情缘
新华社昆明10月19日电(记者林碧锋、江文耀、王安浩维)在老照片收藏者王益群眼里,历史光影可以见证沧桑巨变,而收藏是回味历史的进程。她和丈夫收藏的诸多百年前昆明的珍贵老照片,见证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法情缘。
“老照片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在王益群位于昆明的家中,墙上挂着多幅昆明老照片,家里放着许多与老照片相关的出版物和历史资料。她热情地找出几大本厚厚的相册,面带微笑向记者回忆起那段为老照片奔走的岁月。
王益群在云南昆明介绍她收藏的老照片(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这些关于昆明的老照片,全部出自晚清时期法国外交官方苏雅(法文名为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之手。王益群介绍,1899年,方苏雅带着7部相机和大量玻璃底片抵达中国云南,在红河和昆明拍摄了大量高品质的照片。1904年,他带着千余张照片返回了法国。
此后,方苏雅于1935年离世。“方苏雅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回法国后他一直住在一座取名为‘中国’的庭院里。”王益群说,方苏雅把自己拍摄的上千张照片放在法国乡间的一个地窖里。方苏雅的夫人去世后,照片被移交给方苏雅的侄子赛都。1996年,赛都携方苏雅在云南拍摄的部分照片,来到云南昆明寻访叔叔走过的足迹。
在此期间,法语专业毕业的王益群和热爱摄影的丈夫殷晓俊,接触到了这些跨越百年的照片。他们决定把这批老照片带回中国,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次前往法国,几经周折取得了这些照片在中国的使用权。
拼板照片:上图为清末时期的昆明碧鸡坊(资料图片由殷晓俊提供);下图为如今昆明市碧鸡坊夜景(2023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此后,王益群又多次到法国购买了这批照片的玻璃底片、方苏雅拍摄的昆明无声电影胶片拷贝,以及方苏雅使用过的相机。
1997年底,其中200多幅照片在云南省博物馆首次亮相,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殷晓俊夫妇又在北京、重庆、成都等地举办大型展览《世纪回首》,展出的照片详尽地记录了19世纪末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1999年,第一本收录这批照片的出版物《昆明晚清绝照》正式出版,同年《彼岸的目光》出版发行,后来他们还协助拍摄有关纪录片,并陆续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红河朝阳楼等地举办照片展。
近30年来,殷晓俊夫妇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批老照片留下的文化遗产。
2023年,殷晓俊因病离世。王益群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继续守护和传播好这批老照片。
如今,王益群时常往返于中法两国之间,从事着贸易、法务和文化相关工作,并致力于向更多人讲述这批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王益群认为,方苏雅拍摄的这批老照片至今品相良好,成为促进中法友谊的一座桥梁。“他所记录的云南人文风光及重大历史事件,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参观者在“对话1899——云南百年·回眸往事系列照片展·滇池边”展览上观展(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今年“五一”假期,王益群在昆明滇池边的一个展馆中举办展览,以“对话1899——云南百年·回眸往事系列照片展·滇池边”为主题,展出了30幅照片,生动展现了百年前滇池及其周边的场景,吸引诸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展厅里,墙上一幅幅黑白照片把参观者的视线带回百年前:壮阔的昆明滇池、柔美的湖水、百年前滇池的捕鱼者们、岸边的人间烟火等,构建了一幅水与人和谐共生的人文画面。
王益群说,方苏雅不同于其他旅行者,他的照片成系列,对一个事件、一场演出、一个场景都有不同角度的留影,他所记录下的云南人文风光及重大历史事件,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有学者评价说:“这是最早的中国社会百态动漫图。”
“这组滇池水系的照片和现场的物件,使得百年前的滇池影像与今天生机勃勃的滇池后海形成时空对话。”王益群在展厅里说,方苏雅的照片,令昆明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有文字记录、历史传说,更有100多年前精彩的影像记忆。
拼板照片:上图为清朝末年,驮运着货物的马帮准备进入昆明城区(资料图片由殷晓俊提供);下图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前)准备从昆明开往老挝万象(无人机照片,2022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王益群看来,举办这次展览只是一个新的窗口,她希望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为促进中法友谊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老照片是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好。”王益群说,历史从未走远,文化遗产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保护和传承。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