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歧视“疫情班”的企业该消毒了
“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近日,一名2024届毕业生发文,在BOSS直聘上与某物联公司老板沟通时,被对方如此回复。《南方都市报》记者向该公司负责人求证,对方承认不接收22届、23届、24届毕业生,并表示“疫情班”是部分企业及其负责人间交流的口头语,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的确对“疫情班”的学生态度不友好、评价差。
平心而论,因为三年疫情的缘故,最近几届毕业生少不了都有上网课的经历,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也相对更高,这些都是事实。但对于学习能力高的孩子而言,再差的学习环境一样能成为佼佼者,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偏概全,何况一纸毕业证并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而且,“网课一代”看起来的许多劣势,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够转换为优势,比如更能接受弹性的工作安排,更熟悉远程办公的软硬件技能。某些学生更是为了适应疫情这种环境,而比以往更独立地吸收知识,以及在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幸好,许多人看到这个新闻后,下意识的反应是,这是一种职场歧视,该给不接收“疫情班”毕业生的企业和负责人消消毒,只有消除歧视才能实现公平竞争。
首先,不接收“疫情班”玩坏了用工自由。企业有用工自由的权利,但是用工自由是建立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用来歧视和排斥特定群体的借口。用人单位应当以求职者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经验为招聘依据,而不是以是否为“疫情班”学生为由进行排斥。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公平原则,也损害了用工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不接收“疫情班”本质是就业歧视。疫情期间,许多学校采取线上教学、分批毕业等方式应对特殊情况,用人单位以此为由拒绝接收毕业生,显然是对这些学生的一种不公平待遇,是对他们努力和付出的否定。
再者,不接收“疫情班”更像是伤口撒盐。对于正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来说,不接收“疫情班”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的打击。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毕业生们都期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所谓的“疫情班”标签,却让他们遭遇到不平等的待遇和质疑,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
因此,建议三年疫情期间毕业的学生“男儿当自强”,练就真本领,在求职市场展现自己的才华。另外,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管,明确禁止用人单位以“疫情班”的理由进行就业歧视。(郭元鹏)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