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辉煌75载 与共和国同成长的劳动模范 | “镗工大王”吴作国:一颗“匠心”追求着专业极致

来源:中工网
2024-11-06 14:54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镗工吴作国,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龙江技能大奖等荣誉,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图片1

图为吴作国。

用技术和坚守发挥自己的价值

机床装备被称为“工业母机”。机床装备产业是一个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命脉。吴作国就在这样一个行业默默耕耘了四十年,热爱并致力于数控加工技术以及制造工艺研究,始终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带领所在大师工作室成员完成技术攻关、提出合理化建议40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成为机床装备精密加工领域当之无愧的杰出人才。

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潜心钻研技能

作为公司第一批数控机床操作工,吴作国从进厂的那一刻起就将“马恒昌小组精神”铭刻心底,将老前辈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组魂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并用实际行动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多年来,他日复一日练习揣摩铣镗床操作技术,用心动脑研究总结,已经将自己与机台融为一体,从一名普通机加操作工成长为经验丰富、技术一流的机加大师,无论多么复杂的异形工件或特殊典型部件,只要到他手里都会迎刃而解。他曾70余次派往国内外用户进行典型件的加工和操作员工技术培训,每次出国他都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被国外用户称为“中国机加大师”。

勇于创新,彰显绝技,体现担当

在一次国家重点项目中,吴作国作为关键部件加工的主要负责人和主操作手,带领团队攻克了60余项加工瓶颈,满足了1000余个加工参数,产品合格率100%。

在加工某关键件过程中,支撑环为锻铝件,单件厚度为160毫米,图纸要求多件在象限一致性外圆的情况下孔位公差一致性小于0.01毫米。为解决一致性问题,吴作国大胆尝试,创新性地采取了特殊的定位基面,两次装夹,转90度角后利用巡边器重新找正定位,高标准地完成了加工任务。吴作国有一套精镗孔的绝活,他凭借多年加工特殊材质的经验,在充分摸清新机台秉性的前提下,将机加设备与刀具充分结合,采用微调防振镗刀保证孔的圆柱度,孔的一次加工合格率达到100%。吴作国对自己的标准就是:百分之一的失误就是全盘失败。凭借多年经验,他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出色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核心部件加工任务,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传道授业,甘于奉献,技艺代代传

吴作国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地手把手传授青工技术技能,为了帮助新入厂的青工能够早日独立上岗,他放弃休息,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给青工们专业知识,并带领大家到现场做示范,经过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年轻职工的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并快速地成长为车间的生产主力。他说自己的技能和技艺是企业里的师傅教会的,因为有了企业这个平台自己的技能才能发挥价值,自己有责任把学到的技能和技艺留在企业,回馈企业,更希望能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

退休以后,公司聘他为技术专家留在企业继续工作,作为技术专家,与30多家公司服务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主要负责到用户现场为员工做编程培训、操作培训、典型件加工和试件加工以及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等等,多年来他共组织培训、讲座200余场,培训公司内部及服务用户学员1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体现了自身价值,也让40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传承。

从当年的学徒工到厂里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军人物,再到助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一飞冲天,吴作国,一名朴实无华的镗工,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应有的完美品质。正是吴作国对工艺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无瑕的孜孜追求,体现了国之重器的工匠精神,体现了使命担当与守护,为我国机床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贡献着力量,用一颗“匠心”追求着专业的极致。田德艳 韩琦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