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锦体校校长闫春华(引题)
最怕冷的她 最盼冷(主题)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啥时候白天气温能低于-7℃啊?”患有风湿病的闫春华,本该怕冷,可她天天盼着降温,每天至少刷新两遍手机天气预报,看看气温有没有变化。
“草清完了,水泵准备好了,土棱也围好了。再冷点儿,就能浇冰场了!”58岁的闫春华,满眼期待地望向运动场。11月5日,富锦市青少年业余体校,记者在暮色中见到了这位老校长,她坐不住办公室,每天都要来场边盯着各支队伍训练。她的脸看上去有些浮肿,人也比照片上沧桑了不少。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摄
40年来闫春华扎根基层,培养输送了80余名优秀后备人才。她当过27年速滑教练,弟子许宏志、刘岩、陈佳鸿、张海明、林雪、白秋明、何晓晶、冯雪共8人入选国家队,从小城富锦走向了国际赛场。去年12月,闫春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寒夜送小队员回家 没路灯靠唱歌壮胆
“我们这个运动场400米,塑胶跑道是今年新换的!”闫春华跟记者介绍道,别看这场地不大,但项目可不少。里圈准备浇冰场,外圈练中长跑,右边的角落是投掷区,有队员正在练铅球……每天放学后,富锦有120多名中小学生来体校训练。闫校长虽然叫不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但在场边站久了,“一搭眼儿,就知道这孩儿是练啥项目的”。
闫春华是富锦人,曾是速度滑冰运动员,1984年退役后,回到富锦体校当教练。初当滑冰教练时,她只有18岁,由于经费有限,只能雇一名场地工。每年冬天,她跟场地工一起拉着爬犁,上面放个大水桶浇冰场。打底、找平、补冰……浇好冰场前后需要二十多天,她的手脚冻伤过,冬天钻心的痒。夜里累了没地方躺,就爬上办公桌眯一觉。
当年体校环境艰苦,办公室很小,各运动项目的孩子很多,室内没有能换衣、取暖的地方。“孩子们太冻脚了,就换鞋去跑几圈,跑热乎了再上冰接着滑。”闫春华回忆道,她当年穿着军大衣,准备了两个脖套、两双鞋,每隔两个多小时进屋轮换着穿。而且,体校地处城郊,冬天天黑得早,有的小队员训练结束后不敢独自回家,她就挨个把孩子们送回去。“晚上没人没路灯,我也挺害怕的,就一路唱歌给自己壮胆!”闫春华说,她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培养出个全国冠军!
把许宏志领进体校 老队员都爱叫她“老妈”
每年3月和9月开学,闫春华都要坐客车去各个乡镇小学招生。滑冰比赛和学校运动会上,也常有她的身影。她至今仍然记得,每名队员是如何被发掘的:“白秋明是在滑冰比赛上被我相中的,冯雪运动会没跑第一但身形适合滑冰,林雪的跑步姿势很协调……”
第一个帮她实现冠军目标的是何晓晶,1995年夺得全国速滑冠军赛5000米冠军。闫春华没敢想,日后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头。2006年秋天,她在锦山镇中心校,遇到了10岁的许宏志。当时是大课间,那个身材瘦小却跑得最欢实的小男孩,日后替富锦赢得了第一枚奥运奖牌。
“愿不愿意跟我学滑冰啊?”“愿意!”闫春华回忆道,她当时给许宏志留了电话,可回去等了很久,家长也没联系她。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孩子的一个亲戚是校长,觉得“练体育没出息”。好在许宏志的父亲略懂体育,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入富锦体校。
“老妈教了我三年,她可严了,我小时候特怕她!”电话那头的许宏志笑道,他们这些老队员,长大后都爱管闫教练叫“老妈”。他告诉记者,每年过年,富锦的这帮队友都会叫上老妈聚餐,“我待过很多队伍,这个队聚会最多!”许宏志感慨道,这么多年“老妈”一直都很关心他,曾跟他说:“孩儿啊,你现在成绩好了,技术方面我不能教你了,在心理方面我得跟你聊聊……”
“我在外头跟人提富锦,知道的人不多,但我要说起那些从富锦走出去的名将,他们会夸‘你们那儿真出人才啊!’”许宏志骄傲地说,这其中有不少是“老妈”的功劳。
工作忙没空管儿子 为方便管理拉他“入行”
当教练时,闫春华一人带30多个队员。冬天为了让孩子们放学后能直接上冰,她每天磨30多双冰刀,还要在下午三点之前扫完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训练时,闫春华严厉而又认真。每个技术动作,她都手把手地教。她帮队员改“八字脚”,一遍遍喊“踩着跑道线跑”,嗓子都快冒烟了;有队员逃学去游戏厅,她心急如焚四处寻人,再苦口婆心地劝导;当年冰刀鞋质量不好总磨脚,她去富锦鞋城捡泡沫鞋撑子,回来后用胶带粘在鞋帮内侧;家长农忙时,她去学校开家长会,挨个班级抄分、跟班主任了解队员们的在校情况……
当运动员时,闫春华受过腰伤。每次犯病,她平躺在地板上,到训练时间就扶着楼梯倒退着一步步往下挪,“30多个孩子等着呢,我不去他们咋整!”
闫春华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了队员身上,她的丈夫也曾是速滑教练,俩人平时太忙,都没时间管儿子。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儿子刘岩是被迫“入行”的。刘岩,曾进过国家队,拿过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集体滑亚军和全国冬运会大全能男子1万米金牌。
“小时候我常跟奶奶在一起,我妈下班回家很晚,我俩接触得比较少。”刘岩说,他曾因为不写作业被找家长,母亲为了方便管理,便让他进体校练滑冰。
“我儿子跑跳都不太行,以前总觉得他不是滑冰那块料,后来发现他冰感非常好,学东西很快。”闫春华幽默地说:“可能是胎教好吧,他在我肚子里时就听我教滑冰!”
58岁最远去过北京 最遗憾富锦没有滑冰馆
手拎小树杈当教鞭的闫春华,改变了很多农村孩子的命运。如今,有人在省队当教练,有人成了体育老师,有人在南方开轮滑俱乐部……多年后,仍有人感念闫春华的细心周到。有队员的母亲患病,为了让孩子在外地安心训练、比赛,她经常带着水果、糕点等去家里探望,并叮嘱徒弟:“你放心,好好练,家里挺好的!”
即便是当了校长,闫春华依旧在为招生奔忙。有教练相中了好苗子,但劝不动,她就去给家长们做工作。有对双胞胎兄弟因此圆了滑冰梦,后来进了省队。如今每次见面,那位家长都会感激地说:“闫校长,多亏你了!”
闫春华的办公桌上,全是跟青少年体育相关的书籍。除了工作,她似乎没有别的爱好,她上次完整看过的电视剧是《霍元甲》,58岁了最远去过北京,还是因为工作和看病,“再往南没走过,实在没空儿。”
“我妈一身都是病,她做过好几次大手术。”刘岩跟记者说的这些,闫春华在接受采访时只字未提。自始至终,她最大的遗憾是富锦没有室内滑冰馆,“每次去有滑冰馆的县市,我都可羡慕了,舍不得走,要是我这儿也有就好了,我能带队员练到‘起飞’!”
年轻时,闫春华曾跟名帅李琰当过队友,后来李琰在国家队教过闫春华的学生。“这些年,她在塔尖,我在塔基。”闫春华用手比划着,然后朴实地笑了,“我觉得我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基层教练就像人的两条腿,腿好使了,才能带动整个身体跑起来,你说对不?”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