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支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11-11 07:18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原标题: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支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李长安

观点

不断创新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关键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知识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工匠是产业技术工人的代表,《意见》提出的“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这一目标向广大产业工人展示了大有可为的职业场景和发展机遇。

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是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技能培养培训制度、技能合理使用制度、技能评价和资格认证制度、技能人才激励制度、社会合作制度等保障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取得了显著进展。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提出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旨在有效干预技能形成过程,形成有利于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水平的体制环境,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越来越重视,各类技能培训项目和实训基地不断涌现,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同时,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人才的短缺也十分突出,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面对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能培训体系仍有待完善,企业参与度不足,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仍不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仍存在一定脱节,技能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意见》提出了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主要路径,包括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等方面。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首先,进一步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强化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加强对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强政策支持与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措施,激发企业投资员工技能提升的积极性。明确职业培训过程中的各项财政补贴项目,规范补贴程序,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稳岗增岗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企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主体,是“产改”工作的执行者、落实者,也必然是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之一。要提高企业在构建现代职工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参与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技能提升的投资力度,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计划。要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培训费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其次,加快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职教新生态。与此同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提高,增强职业教育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组织教师开展企业挂职锻炼、技术研发等项目建设,更好地推进教师理论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等社会公益阵地作用,向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

再次,不断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技术技能,还需要有创新精神、管理经验和合作精神等。因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应从技术技能掌握、管理经验积累、组织合作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入手,结合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进一步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另外,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的体制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工人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的前提和基础。积极探索和完善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教育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贯通。进一步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空间,创新职称评审方式方法,将职称评审惠企政策落实到企业,惠及更多产业工人。建立科学的技能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技能评价标准,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加强对技能评价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

责任编辑:张征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