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辽宁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开拓新领域——

以苇代木迎来绿色商机

来源:经济日报
2024-11-12 14:19

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

记者在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葭板业”)厂房外,看到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大货车在排队装货。公司销售人员介绍,今年以来,企业订单激增,工人加班加点,节假日都在赶订单。今年公司的“芦花”板生产总量将达到15万立方米,较去年增加80%左右。近年来,积葭板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辽宁省瞪羚企业。

“刚上市没几年,‘芦花’板为啥卖得这么好?”记者问公司董事长张丙坤。他回答:“消费者一定会关注刨花板的环保指标和技术含量。否则,在刨花板市场普遍内卷的情况下,我们生产的‘芦花’板不会供不应求。”

张丙坤说的“芦花”板,是以芦苇取代木材作为原料生产的无甲醛刨花板。2017年,积葭板业成立之初,正赶上我国刨花板产业第一轮快速发展期。基于定制家居对刨花板的强劲需求,当年,全国新增产能905万立方米,同比增加43%。

“大家都在扩产能,后来者就得走差异化路线。”张丙坤说,商机在于解决市场痛点。一方面,堆积如山的芦苇没人要,芦苇场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定制家居对刨花板需求越来越大,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15年,时任盘锦赵圈河镇芦苇场场长的张丙坤有一个大胆想法:既然秸秆能造刨花板,芦苇为什么不能?他一方面考虑到我国芦苇资源丰富,芦苇重点产区湖南洞庭湖、新疆博斯腾湖等芦苇湿地失去人工干预后出现生态告急,弃用芦苇造纸导致大片芦苇无人收割,烂在水里,造成更大的次生污染和碳排放,很多湖泊、湿地边上的城市不得不重新花高价雇人收割芦苇。这样既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另一方面受砍伐限制,市场上木材原料紧张、价格不断上涨。芦苇绿色家居材料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博介绍,“以苇代木”生态价值非常可观。他算了一笔账:芦苇制板每立方米可替代10年生大树3棵,综合利用后减少碳排放约1.2吨。积葭板业一年可消化15万吨芦苇,节省的碳汇以每吨70元计,达上千万元碳汇交易值。而全国每年有250多万吨芦苇亟待生态转化,碳中和潜力巨大。

张丙坤终于发现了商机。芦苇制板得用胶黏剂粘牢芦苇碎屑,然而芦苇秆内的苇膜本身“抗拒”粘连,要想制板,必须去掉这层薄膜。这项技术难题让张丙坤及研发团队犯了难,经过3年努力,公司终于获得国内芦苇制板专利保护技术。为保持技术领先,积葭板业还与国内高校院所成立芦苇绿色家居材料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张博介绍,从芦苇原料的备料、打磨、筛选、拌胶、辅装、热压等各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攻克多项芦苇专用生产技术,研发出芦苇制板核心设备。

与传统刨花板相比,“芦花”板的系列技术创新,实现了刨花板高性能、轻量化、环保化的特点。比如高性能体现在力学强度更高、耐水性更优、尺寸稳定性更好、抗变形性更佳,能满足大幅面、大跨度、高承重的应用。在消费者眼中,甲醛释放量的多与少,是衡量刨花板好坏的关键因素。按照新国标,甲醛释放量≤0.025毫克每立方米,为最高环保级别(ENF级)板材;E0、E1板材对应的甲醛释放量分别是≤0.05毫克每立方米和≤0.124毫克每立方米。而“芦花”板甲醛释放量≤0.005毫克每立方米。“取得环保国际认证的‘芦花’板,在国内外市场上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芦花’板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平均每10万立方米可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达上千万元。”张丙坤告诉记者。

突破技术瓶颈的积葭板业,不断获得新订单,而这些订单量是公司产能的5倍以上,这就倒逼企业必须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为了快速“复制”自己,决定沿江河湖海建厂。在内蒙古乌梁素海边上,积葭板业分公司20万立方米生产线已拔地而起;洞庭湖畔,年产25万立方米“芦花”板项目已落户湖南沅江市。“未来5年,公司的生产线将立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并计划‘走出去’,将产能提升至100万立方米。”张丙坤说。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