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王旭光
构建更高水平的汽车流通体系,既是培育汽车市场强大内生动力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汽车作为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支持领域。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真金白银”的惠民政策直达消费者并持续加码支持力度,对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策红利化为发展动力
“据协会调研,不少优秀经销商积极落实政策精神并配套推出多种促销措施,取得了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大幅增长。应当说,汽车以旧换新体现了‘从存量中产生增量’的宏观经济政策新思路。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各地相继推出系列配套政策和促销活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积极贯彻落实商务部2024消费促进年的工作部署,整合行业资源开展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活动,共同努力让以旧换新政策红利转化为汽车市场发展动力。”日前,在苏州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说道。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汽车流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汽车方面以以旧换新为统领,聚焦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全链条,抓好汽车流通消费各项工作,有利地推动行业发展。“下一步,商务部将全力实施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同时谋划推动明确明年的接续政策;促进汽车梯次循环消费,针对当前新车市场存在的困难问题,协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落实好二手车便利化措施,支持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新能源在用车动力电池检测评估平台的应用,畅通机动车报废回收利用渠道;持续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更好满足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稳中有升,GDP增长4.8%。今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中央在9月下旬密集部署出台了一揽子全方位的增量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强调综合性和系统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对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对汽车流通行业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认为,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一是“两新”政策推动汽车消费扩大;二是贷款利率的下调会直接降低购车成本;三是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对汽车消费起到联动影响;四是助企帮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五是提振资本市场,增强消费力。间接影响一是增量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增强居民信心;二是经济回升,市场预期发生变化;三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措施逐步落实,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阻碍要素配置和商品流通的堵点,从而促进整个汽车流通的发展。
多方发力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地方置换更新的跟进,9月至今汽车终端销量有了大幅提升,预计全年拉动汽车销量超过140万辆,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比2022年6月1日到10月31日的车购税减半政策还要好。”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得益于此,今年我国终端汽车销量可能达到2350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大量经销商和部分厂家的效益却不尽人意。
至于明年车市走势,徐长明认为,从长远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的市场已进入波动式缓慢增长阶段,不是年年增长2%~3%,而是增长均值为2%~3%。汽车行业希望以旧换新政策能在明年有所延续。
在徐长明看来,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量主要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中系品牌恰好在这些市场积累了口碑,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对于大型经销商集团而言,国际市场同样也是机遇,有必要考虑未来进行国际布局,陪伴中国品牌一同走出去。
欧洲汽车贸易与维修协会总裁彼得·丹尼克则认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极具潜力,希望欧盟与中国达成适当的协议,以便更便利地引进这些车辆,这将有助于刺激市场并更顺畅地向电动化过渡。欧洲的汽车经销商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成本上升、消费者行为转变及行业格局快速演变等诸多问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蓬勃发展,经销商必须重新思考其传统的商业模式,并探索新的创收途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3年以来世界汽车行业环境动荡、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凭借制造水平的升级,世界地位不断提升,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中国车企的世界份额大幅增长,不过中国汽车占世界份额仍然相对偏低,只有33%,距离50%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在全球汽车业电动化浪潮中,中国纯电动汽车占世界份额的60%、插电混动占80%。
未来,在汽车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肖政三表示,协会将携手行业企业共同关注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服务创新提升渠道竞争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需求;二是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应对市场调整期的优胜劣汰,共同维护产业健康;三是通过二手车诚信交易,带动以旧换新再提速,促进形成汽车市场强大内生动力。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