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招聘严禁限定“985、211”能否打破唯学历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项新规定,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其中包括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一规定旨在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消息一出,立马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支持这一新规,认为此举是消除就业歧视,为全体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机会,让他们能应聘到更好的岗位。同时,也可以让企业和单位招聘到更合适的人才。
观点一
打破学历壁垒,促进公平竞争
近年来,部分企业在招聘时过度强调应聘者的学历背景,尤其是偏好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导致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教育部此次发文,明确要求校园招聘严禁限定985和211高校,意在打破这一学历壁垒,为所有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有超过60%的企业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
有应届毕业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一名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尽管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并且拥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但在求职过程中,多次因为学历原因被拒之门外。“每次看到招聘要求中的‘985、211优先’,心里很不是滋味。”因此他认为,这次教育部的新规对非985、211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意味着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对这一规定表示支持。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终于有政策来打破学历歧视了,这对非 985、211 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是个巨大的福音。”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希望企业能更加注重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看学历。”
观点二
企业招聘标准将更多元化
禁止限定985和211高校的规定,迫使企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历背景,这将促使企业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招聘标准,从而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以阿里为例,在2024年的校园招聘中,部分岗位就已经明确表示不再设定985、211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候选人的项目经验和实践能力。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招聘公告中,还反映在具体的招聘流程和评估标准上。
比如在技术岗位的面试中,阿里要求候选人展示自己参与过的项目,包括代码质量和项目成果。对于非技术岗位,阿里则更加关注候选人在校期间的社团活动、实习经历和团队合作能力。与此同时,2024校招增设实际操作测试,例如技术岗位的候选人需要现场编写代码,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市场和销售岗位的候选人则需要进行模拟谈判和市场分析。
从近几年互联网企业面向全球招贤纳士的势头来看,多元化的背景和技能组合成为招聘趋势。特别是对于拥有特殊才能,或在特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候选人,企业会放宽学历要求。
根据《202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有超过70%的雇主表示,他们在招聘时更看重候选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的学历背景。报告还指出,许多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来自顶尖高校的毕业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认为:“企业应更重视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历背景。这样不仅能发现更多优秀人才,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际能力和潜力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岗位的关键因素。”
观点三
政策执行与监管存在难点
尽管教育部的这一规定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确保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一规定,避免隐形的学历歧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招聘过程的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网友直言,在求职中,他发现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对学历背景的限制,虽不明确,但确有隐形门槛。在求职者看来,这种隐形的学历歧视不仅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也让政策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
记者在近日查询各大招聘软件后发现,不少用人单位仍在招聘条款中设置“院校门槛”,甚至明文规定仅限985、211学历毕业学生。
一名资深HR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表明了国家坚决反学历歧视的态度,是一种方向上的指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出于招聘时间和成本等现实因素的考量,HR在简历初筛阶段仍然会倾向于优先选择985、211毕业的学生。
此外,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还通过其他方式间接限制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比如部分招聘方会在招聘启事中要求候选人必须有“知名高校”的背景,而“知名高校”通常被默认为985或211高校。这种模糊的表述使得监管更加困难,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辩解来规避责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剑峰曾表示,我国与就业歧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多而零散、未成体系,一部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对于整治歧视问题将更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是最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措施。此外,还应完善救济手段,如加大劳动保障监察介入力度,可以设置就业歧视行政处罚等。
观点四
合理的学历背景要求也是必要的
部分企业可能认为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更有优势,因此在招聘时仍然倾向于选择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如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保障所有毕业生的公平竞争,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高精尖领域的企业招聘中,明确要求候选人具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并且优先考虑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候选人。这是由于研发岗位需要候选人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顶尖高校的毕业生通常能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例如,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候选人,往往在科研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专家指出,企业在招聘时应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历背景、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对于某些高技术含量、科研和学术、国际项目的岗位,合理的学历背景要求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企业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确保公司的高效运作和发展。(劳动报记者 陈宁)
观点
90后:
“人才不论出处”的时代正在到来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项重要规定,要求企业在校园招聘中严禁限定985和211高校的毕业生。笔者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学历壁垒,更标志着“人才不论出处”的时代正在到来。
笔者认为,这一规定的核心在于弱化招聘市场长久以来“唯学历论”的态势,强调人才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非单纯依赖学历背景。从今年互联网校招的趋势变化可以看出,以阿里巴巴为例,部分岗位明确表示不再设定985、211的限制,而是更加注重候选人的项目经验和实践能力。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实际能力和潜力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岗位的关键因素。
教育部的这一新规不仅有助于打破学历壁垒,促进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人才不论出处”的时代正在到来,不仅意味着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更意味着社会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贡献和价值。(记者 陈宁)
70后:
单位招聘宜不拘一格
大学生招聘不应限在985、211上,笔者认为,“单位应该不拘一格招聘”应该成为共识,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一方面,单位应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方式,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专业论坛、社群网络等途径寻找人才。
同时,优化招聘流程。在招聘过程中重视人才的真实能力和潜力,而非单一的学历或经验指标。采用面试、实操测试、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评估人才价值。
通过不拘一格招聘,单位不仅能够拓宽人才来源,还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提升组织的整体竞争力。(记者 徐巍)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