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这套智能制造教学实训装置支持模块化,既贴近企业生产流程,也能灵活适应多种教学项目需求。”——据11月20日《工人日报》报道,最近,浙江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勾成在课堂上用上了自己参与研发的实训装置。这是勾成参与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和其他职业院校教师一起研发的最新成果。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宁波系统组织中职教师走进企业生产一线,以项目制脱产实践一个月,将行业最新的技术工艺融入教学,形成了一套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支兼具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确保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浙江宁波组织中职教师走进企业生产一线,以项目制脱产实践一个月,是一次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方式的积极尝试,为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带来了不少启示。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会遇到两个难题——第一,产教融而不合;第二,校企合作不深。现实中,不少职业学校教学设备和课程的更新,跟不上产业的高速发展,教师对产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缺乏了解,教学内容难以精准匹配企业的实际需求,这导致培养人才时很难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而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和水平不仅跟不上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容易影响企业的用人“体验感”、影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这也导致产教融合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如此现实语境下,让教师走进企业“上班”,有助于“破局”。
在实践中,宁波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收获颇丰:在服装行业,有的老师借此熟悉了先进的自动化裁剪设备、掌握了最新的生产技术,准备带回课堂;有的老师在实践期间为企业员工开设机械制造加工课程,受到员工和企业的欢迎;有的老师为企业提出“金点子”,研发出创新成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老师们提升了教学水平,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成为促进产教融合的桥梁纽带,为产教融合做到“两头甜”发挥了作用。
无独有偶,在近日结束的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许多参赛的职校老师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分享了他们在促进产教融合方面的案例——有的教师被企业派到学校“驻扎”做驻校教师,在长期合作中随时把企业中最新的技术、理念及需求分享给学生;有的老师表示,相较于“订单式”培养,项目式培养会更行之有效……这些认知和探索将为校企合作实践创造更多机遇。
“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度融入产业链,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正如参与企业实践的职业教师所言,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会动手、会思考、会创新的技能人才,就必须解决课堂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这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和实践。从这个层面来说,上述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双向互利为支撑的产教融合模式在持续推进、深入挖掘过后,有望释放更大潜力、发挥更大作用。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