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本科生与教授母亲同发论文,不能怪人们太敏感

来源:光明网
2024-11-22 13:18

原标题:本科生与教授母亲同发论文,不能怪人们太敏感

近日,有媒体援引网友社交媒体发文称,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该校环境与资源学院21级本科生宋某某发表的论文《海藻酸钠接枝聚丙烯酰胺/介孔硅复合水凝胶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署名中,宋某某本人为第一作者,其母亲、现为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的李某某为第三作者,第二作者则为李某某指导的研究生。

署名作者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引人浮想联翩,旋即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质疑如此署名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事后,有媒体记者就此事联系李某某所在学院,回复称“正在研究此事,将会进行调查,会客观公正对待”。

父母子女间是否可以在论文中联合署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范。而且在现实的学术研究中,父母与子女间因为共同的学术爱好和志向,彼此倚靠、共同创造研究佳话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最广为流传的,要属诺奖得主居里夫人与女儿伊蕾娜的联手了,两人曾于1925年共同发表一篇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文。另外,英国科学家亨利·布拉格与其子劳伦斯·布拉格的合作也被视作典范,两人因合作创立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这一极其重要的科学分支而分享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说,公众质疑的,并非父母与子女能否在论文中联合署名,而是联合署名是否为真的问题。没有真实的贡献和付出,就因父母具有相关的学术资源而近水楼台先得月,借此“镀金加分”,并在之后的评优等一系列奖评中一路领先占得先机,这对其他踏实努力勤奋求进的学子来说并不公平,也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被剥夺感。“纯挂名”研究,并不只是加一个名字的事儿,严肃地看,它指向的实则是学术不端和腐败,是对规则的冲击和公平的蚕食。

也不能怪公众太过敏感,毕竟,在见识过太多“精巧”的操作和套路后,很难不让人对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产生联想。此前,就有小学生在其父的帮助下拿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比赛大奖的案例,让人大跌眼镜,试问那些隐蔽性更强的利益输送等灰色空间又有多少呢?

对于开头所述新闻事件,已有不少网友罗列出一些可疑之处,最具杀伤力的一条就是,按照一般的学术论文发表流程及周期倒推,论文所涉相关实验的进行时间段,宋某某正值准备高考和新生入学阶段。当然不排除宋某某能力超群,能轻松驾驭这种“hard模式”的可能,但在更多人看来,这种概率似乎还是太低了些。因此,希望相关调查能尽快出炉,用事实说话,厘清是非,给当事人一个说法,也给公众一个交代。

同类事件的屡次发生,也让论文作者贡献真实性的核查议题进入大众视野。有网友就提出,如果在审核中,对相关研究内容打破砂锅问到底,蒙混过关者怎可能轻易过关。在同行评议中,如何对可能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研究进行准确核查,如何以更加规范、透明的管理机制和规范对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这些问题不该再被轻轻划过。只有如此,才能切断这种镀金加分的所谓捷径,也才能更好保障教育公平、机会公平。(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陈婉扬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