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单位: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发电总厂
作者:李文辉 张颖 刘楠
摘要:自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国家电投集团积极响应,将其作为企业发展重要战略。通辽发电总厂党委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的带领下,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强支部堡垒,通过发挥党建共建的“雁阵效应”,将不同地域、专业、层级的基层党组织有机联合,实施“五项机制”,形成“五指成拳”的聚合力,补足短板,特别是有效解决了“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支部党建基础薄弱、创新驱动难等核心问题,构建了互融互通、共建共治的“大党建”生动格局,为老火电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党建共建;五指成拳;五项机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2020年9月22日国家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国家电投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双碳”目标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均衡增长战略”和内蒙古公司“绿色转型 七年再造”战略目标,为新能源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机遇。
通辽发电总厂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作为老火电企业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在新能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光伏分场党支部作为通辽发电总厂转型发展的先锋力量的代表,在企业新能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伏分场党支部于2019年8月29日成立,距通辽发电总厂本部7.2公里,属于通辽发电总厂党委“小、边、远”党支部;现在岗职工62人,党员23人,职工平均年龄50周岁,党员平均年龄49周岁,创新能力弱、资源有限、人才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
自光伏分场党支部成立以来,在通辽发电总厂党委的带领下,积极寻求提升党支部建设的方法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依托通辽发电总厂党委的“红色共建”活动,建立了“五项机制”,形成了“互帮互助、互融互通、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新局面,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打通基层党建工作“最后落地一公里”,引领和推动项目的创新发展。
本文结合通辽发电总厂党委解决“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支部创新驱动难等问题的工作实践,对其形成的党建共建激发党建工作创新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高质量高品质发展进阶进行了思考、分析和论证,对推动老火电企业绿色转型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
通辽发电总厂光伏分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厂党委的引领下,针对“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支部创新驱动难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方案,成功突破创新发展瓶颈,成为实现新能源创新发展的关键战斗堡垒。
(一)运行成效显著,提供持续发展力
光伏分场党支部强化市场营销,积极开发用户,近三年的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近1700小时,展现出高效稳定的运行能力。
(二)认定与荣誉彰显,提升公司影响力
2022年荣获4A级光伏场站,通辽发电总厂在6500亩贮灰场上建光伏电站,绿色环保生态治理成效荣登中央电视台,彰显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通过自治区科技厅审核,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三)党建荣誉丰硕,展现党建引领力
光伏分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连续被内蒙古公司党委评为标准化(红旗)党支部,这一荣誉充分体现了党支部在强党建促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是在党建引领和新能源项目创新驱动方面表现出色,彰显了其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创新成果卓著,彰显创新驱动力
光伏党支部不断优化党员创新工作室工作机制,先后在无人机光斑检测、智能巡检等新型科技项目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取得了多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电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金牌成果奖、2021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荣誉。同时,创新工作室在党支部的带领下,2019年以来,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著7项,为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三、研究的具体实践
光伏分场党支部作为“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支部,不等不靠,积极主动探索提升党建融入中心工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在通辽发电总厂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通辽发电总厂党委的“红色共建”活动,创新实施共建“五项机制”,破解以创新驱动融入中心工作的难题,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融入中心工作共建的新模式,汇聚党建共建合力,让五指成拳,直击党建薄弱处,夯基蓄势筑牢基础。
(一)品牌领航机制,纲举目张夯实共建基础堡垒。光伏分场党支部在通辽发电总厂党委“星火炬·新先锋”党建品牌矩阵引领下,打造“红色引领 绿色低碳”党支部党建子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明确品牌定位、内涵、体系,强化品牌意识,让品牌建设成为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纲”,让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有了“根和魂”。经过持续建设,在融入中心工程方面,党员冲锋在前,对6500亩辽域广阔的光伏场站日常巡检方式方法上攻坚,有了提级进阶的质的突破。在日常巡检维护中,从人员短缺的人力巡检到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光斑技术检测巡检,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业务工作成效检验品牌建设成果,实现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
(二)横向帮扶机制,资源共享攻坚创新技术难题。在通辽发电总厂党委“红色共建”框架体系下,光伏分场党支部针对支部的薄弱点,与创新能力强、党建基础业务强的支部联合组队,组建联盟,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实现了人才、物资、信息、教育培训等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新能源项目人员资源匮乏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光伏党支部协同联盟党支部,优化党员创新工作室,调整攻坚方向,实现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功能的开发及使用以及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开发使用。通过参与新项目的开发和实践,党员创新工作室不仅攻破难题,还积极发挥先锋作用,为高素质青年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不仅实现了党建与实际工作的深度融合,还为“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组织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实践做法。
(三)化零为整机制,强化日常消缺保障稳定能力。对于生产一线的党支部而言,安全稳定是基础,所以,党支部最主要的任务是汇聚力量保证安全生产稳定。一直以来,光伏分场党支部人员少且职工年龄大是实际存在的问题,鉴于此,光伏党支部发挥集体作战优势,实施小组结对机制,汇聚众智,及时处理日常生产缺陷,确保安全生产稳定。每当遇到大风、降雨、高温等特殊天气和特殊时段时,党支部又将小组的强兵强将组合成党员突击队,集中攻坚急难险重任务。同时,鉴于光伏场站维护的特殊性,在柳絮飘飞的特殊时节,党支部又加强夜间值班力量,确保箱变一体机滤网能够及时清理,防止因柳絮堵塞而导致的散热不良引发的跳闸事故。在支部坚强堡垒的带领下,光伏场站自发电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生产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纵向结对机制,实现与机关部室协同建设。光伏分场党支部主动向上拓展,积极与新能源部、发展部等机关部门结对共建,聚焦年度的“融创”工程项目,寻求政策、技术、费用等支持,攻坚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项目工程,为光伏分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围绕新的创新项目,组织结对部门参与调研座谈,谈政策、谈思路、谈方法,相互启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思维,为新项目寻求破题途径,不仅为光伏分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企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五)破圈共建机制,擦亮通电新名片。充分借鉴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春晖行动”的破圈思路,通辽发电总厂党委通过党建工作交流、班组建设交流等活动,邀请系统内外的新能源项目企业来厂调研参观,开展技术交流沟通与推广,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实现了工作上的相互促进和提升,不仅提升了光伏分场党支部创新发展的深度广度,还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发挥光伏电站的名片效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区的合作,解决项目用地、审批等难题,共同推动新能源项目的落地与实施。通过开展街企联建,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免费为社区居民放养光伏,提供观光骑行大道,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擦亮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名片。
四、研究取得成效
通辽发电总厂党委通过发挥党建共建“雁阵效应”,实施“五指成拳”党建共建的“五项机制”,在解决“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创新驱动难的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建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党建共建模式,各基层党组织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为“小、散、远”新能源项目部党支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在攻坚任务过程中,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构建党建品牌体系、优化党员创新工作室、横纵共建、破圈结对等举措,有力激发了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支部实现党建和中心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思路和途径。
三是项目发展加速推进。党建工作的加强和创新点的打造,为“小、散、远”新能源项目提供了思想引导、组织保障、人员队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有力支撑,推动了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结语
通辽发电总厂党委通过品牌领航机制、横向帮扶机制、化零为整机制、纵向结对机制、破圈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共建的“雁阵效应”,“五指成拳”共聚合力,为“小、散、远”新能源项目党组织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引导、组织保障、人员队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助力,有力推动了新能源项目党支部的健康快速发展。展望未来,通辽发电总厂党委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均衡发展战略”和内蒙古公司“绿色发展、七年再造”战略,秉承“内提素质、外树形象、稳中求进、难中有为”的总基调,继续创新协同发展,创造绿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