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来信
原标题:冬日“信使”的选择
新华社南昌11月29日电(记者陈毓珊)每到寒意渐浓时,优雅的鸟群跨越万水千山,带着远方的冬日“来信”飞临鄱阳湖上空。它们中有的是初来的客人,有的则是归家的主人,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再将这里的消息带去北方。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飞抵湖区越冬,高峰期超80万只。千百年来,大湖滋养的江西,一直求索人与鸟的“相处之道”。
位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永修县吴城镇,2019年凭借其丰富的候鸟资源和有效的保护措施,荣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中国候鸟小镇”称号。
王小龙在巡湖时救助候鸟。新华社发
59岁的王小龙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的副站长。“8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鄱阳湖鸟类种数只有150多种,现在已有超380种。随着湖区群众候鸟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与鸟的距离越来越近,相处也愈发和谐。”王小龙说。
候鸟归去来,鄱阳湖成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的背后,是候鸟守护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人们呵护候鸟,候鸟“衔”来流量。
漫步吴城镇,道路两旁被装扮成一只只“白鹤”的电线杆格外抢眼,各处观鸟点也建成树木、鸟巢、鸟蛋的模样。
游客在永修县吴城镇一观鸟点观鸟。新华社发
“最直观的感受是水清、鸟多、空气好。”在上海游客吴志东看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这里最大的特色。
“吴城镇以候鸟小镇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探索‘候鸟经济’多业态,推出‘四季皆可游’的游玩路线,开展湿地生态科普教育等各类研学活动,也带动本地老百姓实现观鸟致富,逐步形成了鸟导、餐饮、销售、民宿、康养、露营、采摘等一体化的旅游服务。”吴城镇副镇长陈璐说。
就在最近,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师刘三凤专程带学生们来到吴城镇,参观湿地与候鸟宣传教育中心(湿地候鸟宣教馆),并在鄱阳湖畔实地观鸟。“每年我都会带学生们到这边参观学习。因为鄱阳湖的鸟类资源特别丰富,学生们不仅能够近距离观察鸟类的习性特征,丰富课堂知识,也能了解候鸟保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她说。
永修县吴城镇游人如织。新华社发
从“人鸟相争”到“人鸟相融”,鄱阳湖区通过完善生态修复与补偿、发展观鸟经济等方式,将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观鸟者为贴近候鸟,吃农家饭、睡农家铺,也会找熟悉鸟情的老乡带路寻鸟……懂鸟护鸟成为湖区群众敲开“致富门”的一把钥匙。仅吴城候鸟小镇每年就吸引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亿元。
湖光掠影、候鸟翔集,发展理念的转变,让以往靠湖吃湖的百姓得以吃上生态“颜值”这碗饭。枕湖而生的秀美乡村,见证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视频制作:彭菁 余刚)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