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继长陵、定陵、昭陵、康陵之后,明十三陵又有两座陵寝向公众打开大门。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昌平区获悉,即日起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向公众打开参观渠道,市民游客可通过线上渠道付费预约讲解进园参观,目前可预约今年12月份部分日期时段。未来,永陵、思陵将根据预约量以及陵寝修缮情况,逐步实现常态化接待。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次开放的明永陵占地25万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和孝洁肃皇后陈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的合葬陵寝。在明十三陵中,永陵的规模仅次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为明世宗生前所建。明思陵则位于天寿山陵区西南角,占地6500平方米,约为长陵的二百分之一,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寝,思陵也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明永陵和明思陵仅开放了线上预约渠道,包括“明十三陵景区”官方抖音号及“昌平文旅集团”官方微信小程序。其中,在“明十三陵景区”官方抖音号上,思陵最早在12月5日、永陵最早可在12月6日跟随园区讲解参观游览,预约讲解费用分别为永陵299元/人、思陵199元/人,当前可预约时间仅为今年12月份的部分日期时段。
据介绍,考虑到陵寝的接待能力和对文物的保护,两个陵寝在接受预约人数上也会做相应限制,每个陵寝每天每个时间段最多不超过10人。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参观者仅能通过讲解服务走进这两座皇帝陵园。未来,景区将根据预约量以及陵寝修缮情况逐步实现常态化接待,并根据客户反馈进行产品升级,更加人性化、定制化。
在永陵和思陵开放之前,明十三陵已有长陵、定陵、昭陵、康陵以及长陵神路向公众开放。其中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景区并称“三陵一路”,为开放景区;康陵需预约参观。在开放的明十三陵帝陵中,定陵是唯一被发掘的陵墓,定陵地宫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目前正在定陵博物馆展出。
追访
永陵规模宏大仅次于长陵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史称嘉靖帝,其在位时间长达45年,而永陵的营建耗时7年、耗银超800万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庞大”。如果您曾经参观过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长陵,一定会被宏伟的祾恩殿所震撼。事实上,此次开放的明永陵,其规模之宏大、用料之考究,丝毫不输长陵。
著名明史专家、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告诉北青报记者,看嘉靖帝的永陵,最主要是看其规制。胡汉生介绍,嘉靖帝即位之初,便因皇统问题与大臣们陷入了一场为期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最终获胜后,为了进一步彰显其皇权的威慑力,嘉靖帝通过营建陵寝凸显皇权。在营建永陵的过程中,明世宗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又不好把话说明,毕竟有违礼制,便对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朕所常念之。”大臣们读懂了皇帝的言外之意,其奉上的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却远超明代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这前六陵。
那么,永陵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胡汉生介绍,据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祾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宝城直径101丈8尺、祾恩殿重檐九间,超过了永陵之前所建前六陵——那些帝陵的宝城直径都明显小于永陵,祾恩殿、左右配殿都是五间。
此外,永陵祾恩门面阔五间,与长陵相等,同样在规模上大于前述六陵制度,前述六陵的祾恩门均为三间。其后仅定陵仿永陵建造,大体与之同制,但左右配殿各为七间,也还是略小于永陵。而庆、德、思三陵的建筑规模都小于永陵。所以,永陵在十三陵中是仅次于长陵的第二大陵。
永陵较前七陵多一道外罗城
别看永陵规模略小于长陵,其用材用料却不输长陵。胡汉生介绍,永陵之前的七陵明楼在明朝时均为砖木结构(清乾隆时修缮改为条石发券结构),而永陵的明楼全为砖石结构,无片木寸板。即使是斗拱、霸王拳、榜额等造型比较复杂通常用木料制作的构件,也是采用石雕。构件的外表则仿木结构油饰彩画,不仅美观壮丽,而且坚固异常,因此至今楼体仍是明代原构,且完好无损。
此外,永陵宝城城垛全部选用精美的花斑石垒砌,打磨平整光滑,纹饰美丽,装饰性极强。而祾恩门、祾恩殿的御路石雕,不仅所用都是京西房山大石窝所产的洁白无瑕的汉白玉石料,而且石料的体积巨大。例如祾恩门前面的御路石雕,长6.4米、宽1.8米,是十三陵御路石雕中最大的一块。也难怪明隆庆《昌平州志》称明永陵:“重门严邃,殿字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
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年间大修明十三陵时,由于缺乏现成的木材,乾隆便下令拆毁永陵的楠木大殿,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规模很小的新祾恩殿。祾恩殿台基上,至今还能清楚看到清代改造的痕迹,规模巨大的明代台基上,叠压着一座清代改建的祾恩殿台基。作为明朝旧物,明楼虽历经400多年风雨,至今仍不需要大规模修缮,可见其坚固程度。
如果您曾经去过明十三陵其他开放的陵寝,可能会发现永陵的设计有独特之处——其在方院和宝城之外,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为何永陵会多一道外罗城?胡汉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礼部尚书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也就是说,嘉靖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于是夏言等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祔。虽然后来世宗的妃陵并未建设于此,但外罗城还是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思陵营建折射明清变迁史
思陵的主人是明朝最后一位君主崇祯帝朱由检。与明朝其他皇帝相比,崇祯帝的入葬显得十分“潦草”。“看明思陵数百年间的沧桑巨变,也是浓缩的明清历史变迁。”胡汉生介绍,崇祯皇帝生前并未建陵,当明朝覆灭之际,朱由检自缢于万岁山(景山)后,其遗体由李自成手下发现,装殓后葬入新葬不久的崇祯帝皇贵妃田氏墓中。随葬的还有悬梁自尽的周皇后,一帝一后“屈尊”合葬在妃子坟,让这处墓园颇显凄凉。
据记载,崇祯帝整个安葬过程仅耗银230余两,且全部靠募捐完成。而李自成虽然安葬了崇祯皇帝,却并未为这座陵墓命名。“如今我们看到的明思陵,实际是由清朝命名的。”胡汉生介绍,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败退后,清军入关。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士人为清廷效力,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造陵墓如制”,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并命名“思陵”。在思陵前方还有一座陪葬墓,系崇祯帝贴身太监王承恩的墓葬。
值得一提的是,思陵和王承恩墓石碑,对崇祯帝的庙号、谥号表述不一:思陵石碑刻“庄烈愍皇帝”,而王承恩墓石碑刻“怀宗端皇帝”。这是为什么呢?胡汉生介绍,按照古代皇帝丧葬制度,皇帝去世后需要上庙号和谥号以便祭祀,南明政权曾为崇祯帝上过思宗、威宗等庙号,但清朝统治者并不认可。多尔衮命人为崇祯帝取庙号为“怀宗”,谥号为“端”皇帝,因此思陵享殿内曾有碑刻记载“怀宗端皇帝陵”。但到了顺治十六年,由于对前朝皇帝称“宗”不符合礼制,于是顺治帝下令去除崇祯皇帝“怀宗”庙号和“端”皇帝的谥号,改为“庄烈愍皇帝”,即只有谥号没有庙号了,陵内石碑、神牌字迹因此随之而改。
此外,思陵内的石供器也是独特的遗存。胡汉生介绍,思陵的石供器规制与其他明帝陵都不同,反而与坐落于石景山区的宦官田义墓相似,“比如思陵和田义墓的香炉都是方鼎,而其他帝陵则是圆鼎。此外,思陵的烛台和花瓶较其他帝陵也比较高,这些石雕反映出了思陵石五供和其他明代帝陵石五供的不同特点。如今开放参观后,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爱好者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延伸
明十三陵帝陵2030年全部开放
在今年7月举办的明文化论坛上,明十三陵未开放陵寝开放计划方案也正式对外发布。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方案通过整体开放明十三陵各陵寝,使游客充分了解明朝发展历史及明代皇家陵寝的历史发展脉络、陵寝建筑制度及演变历程,丰富十三陵展示利用内容,同时建设智慧、低碳、生态的服务管理系统,满足游客需求,增强游客体验感,远期结合陪葬墓、附属建筑及兆域边城等构成要素的开放展示,实现明十三陵全域开放目标。
计划将按照三期实施,预计到2030年,实现明十三陵帝陵陵寝全部开放的目标。其中一期为2024年至2025年,开放陵寝为思陵、永陵;二期为2026年至2028年,开放陵寝为茂陵、泰陵、德陵和新行宫遗址;三期为2029年至2030年,开放陵寝为献陵、裕陵、庆陵。
从“三陵一路”到如今永陵、思陵揭开神秘面纱,明十三陵的进一步开放有何意义?胡汉生认为,明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开放的“三陵一路”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游客对于明十三陵游览的需要和对明文化的需求,永陵和思陵开放参观后,其文物建筑以及其所代表的明文化内涵将进一步丰富明十三陵的旅游内容,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明文化。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